过生日了!但,是算50岁生日还是算51岁生日?这个本不该是问题的事情,反而成了颇有争论的问题。妻子坚持是我过“50大寿”,哥哥姐姐却说是我过“51岁生日”。其实,关于年龄问题,向来城乡计算口径不同。城里人说农村人计算年龄是“虚龄”,城里人计算年龄是“足龄”。农村人坚持说,城里人所说年龄没有算上出生前、在娘胎里那一段时间,不能把胎儿不算人。
这是两种年龄说,显然各自有道理。年龄既涉及到情感问题,又涉及到法律问题。从情感方面来说,在农村把51岁说成50岁,人家说你矫情、装嫩;在城市把50岁说成51,人家说你卖老、冲大。从法律方面来说,年龄是涉及到法定权利与法定义务的大事。比如,法律规定遗腹子有继承权,这就等于是承认在未出生时,虽然还没有年龄,但已经具备了法律人格、法律权利,而法律规定的成人年龄、服役年龄、结婚年龄、退休年龄等,又以实际出生时间计算年龄。
我以为,所有高级生命,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皆是“两极世界”,一极是精子(雄、阳),一极是卵子(雌、阴)。而且,越是高等动物,越需要借助别人以繁衍自己,越需要“两极合作”。人是高级动物中的高级动物,人是精子与卵子结合所创造的“伟大成果”。在精子与卵子完美结合的神圣一刻,一个新的人类生命体便由此诞生了。不过,这神圣一刻,难于观察,不易精确化。相较而言,生命离开母体的时间,也就是出生日期容易精确化。不少人认为,婴儿瓜瓜坠地时的啼哭声是新的生命的庄严宣告:我来了!所以,人们以此作为新生命诞生的“第一信号”。其实,新生命最早的信息是“妊娠反应”。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后,便“打闹子宫”,这就是新生命体告诉母亲:我来了!相信人们一定认为母体子宫中的胎儿就是一个新生命。
新生命究竟始于何时?从更深层次看,这其中包含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不同的社会需要。在一个人口生产过剩的社会,人口贬值,出于控制人口规模的需要,限制人口生产,集体行使否决权,剥夺一部分人出生的权利。在一个人口生产不足的社会,人口升值,出于保持适度人口规模的需要,鼓励人口生产,反对堕胎,极力保护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成果。20世纪中期,中国是一个人口生产严重过剩的国家。但因毛导师坚持“人多力量大”,适时采取控制人口生产措施成为“泡影”。如果没有“人多力量大”的理论,恐怕今天四五十岁的人当年就不能出生。1960年代是中国人口出生高潮,也是世界人口出生高潮。与我一年过五十岁生日的人,少说也有一亿。在2013年,全球每天至少有两万人过五十岁生日。
五十年,半个世纪。对于人生来说,五十不是一个大数字,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而是一个带有重要节点意义的关键性数字。理想人生寿命过百岁,五十是百岁之半。在现实中,中国人平均寿命七十五岁,五十岁是七十五岁的三分之二。我以为,寿命就是生命长度,是衡量人生成就的向量之一。我在《学习力》一书收录了“人生的长、高、宽”一文,对人生长度、高度、宽度进行了探讨。今天,在我五十岁生日的时候,我想在此探讨一下“人生的速度”。
这是一道也许人们并不熟悉的“数学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熟悉了GDP。在当今世界,每年各国各地区均要公布本国本地区GDP增长率。当今之世界,国家之间、区域之间流行发展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GDP增长率竞争。所谓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其实就是中国GDP连续30多年保持高增长。30多年来,中国GDP增长率“八九不离十”(9.8%),全球经济增长率“不三不四”(3-4%),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三心二意”(2-3%)。在30多年各国经济比赛中,中国经济“大获全胜”,这是200多年以来,由中国创造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最伟大成就。至此,有人会问:这些与“人生的速度”有什么关系吗?
的确,这两者没有太大关系,只有一点点内在联系的因素。人生也是以年为时间计量单位,不同的是每年每人只能增加一岁。据此,曾听闻有人高调宣扬:这是人世间最公平的事,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概莫能外。这似乎有道理,但并不尽然。大千世界,年龄特别。年复一年,年年一岁,岁岁不同。试想,当你由一岁增加一岁,即年龄由1增加到2,增长100%(这也可称之为“年岁增长率”)。人生“年岁增长率”的“三位数时代”仅出现在1岁到2岁的这一飞跃。由2岁到3岁,增长率是50%,“年岁增长率”进入“两位数增长时代”。10岁以后,“年岁增长率”即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20岁以后,“年岁增长率”开始低于5%。25岁以后,“年岁增长率”低于4%。50岁以后,“年岁增长率”跌入2%以内。100岁以后,“年岁增长率”跌入1%以内。“年岁增长率”从最初的100%跌至1%是一个世纪,也是生命的沧海桑田、历史巨变。
用心感受“年岁增长率”,是人生进度,也是人生态度。从数字逻辑看,50岁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在这里,前50年也就是“前半生”,也是“奋发有为、千帆竞发”的半生;后50年也就是“后半生”,是“享受成就、谢世落英”的半生。在年岁“两位数增长时代”,也就是10岁之前,人生是“童话世界”,如梦如幻。10岁至20岁是跌破10%、维持5%以上“个位数增长时代”,也是为世俗化创造条件的时代。21岁至25岁是跌破5%、维持4%以上“年岁增长率”阶段,这是一个世俗化阶段。随后,26岁至50岁是跌破4%、维持2%以上“年岁增长率”时代,也是在世俗中创业奋进的时代,人生成就多数来自这一时代。可以说,50岁,巅峰状态的人生。
后50年是“享受人生、谢世落英”的半生。在50岁至100岁中间,正好是75岁,也就是当下中国平均寿命。按照正态分布规律,如今50岁的人,当再有25年平均寿命。其中,有一部分人寿命超过75岁,另一部分人将不足75岁。GDP增加了,社会发展了,预期寿命延长了,我们每个人要争取活得更长一些。在假设“人生的速度”不可改变的情况下,50岁之前要更多争取人生的高度和人生的宽度,50岁之后则要更多地争取人生的长度。
同样是一岁,不同年龄意义大不同。人们常说39、49、59现象,以及60后、70后、80后、90后,本身是诉说年岁增长的不同意义。我的三侄子比我小二十岁,现在正是他人生最辉煌的创业时期,为家庭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财富。他的第一个孩子今年出生了,3年以后,孩子将上幼儿园,6年以后将上小学,18年后将成为新社会成员。我父亲今年高寿97,身体康健,3年以后将拥有“三位数”的生日,这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是,我不敢设想之后更长时间的事情。我大哥比我大十岁,大哥常说老父亲健在,自己感觉就像是个孩子。现在,大哥一心伺候好父亲,将来父亲过世,大哥出去游山玩水,看看祖国各地的人物风景。我的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似乎一年比一年心急。正常情况,在10年之后,我将“光荣退休”,开始新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开启享受成就、迎接落英的“新生活”。
千古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他会照耀着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平凡还是伟大。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我以为,正是这句话朴素而掷地有声的话语,为30多年来中国GDP高增长奠定了“心灵”基础。现在,我们是不是需要再进一步,认真反思一下:发展所为何来?物质富足为何?终极目的何在?大家知道,邓小平还讲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反过来是不是要问:难道“物质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了吗?难道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资本主义“斗富”吗?难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是GDP的较量吗?果真如此,岂不是很无聊吗?
GDP是钱财的数学形态,或者是钱财数字化。GDP是经济学家的发明,但GDP没有穷尽财富,或者只是财富的一部分。比如,明媚的阳光、清结的空气、干净的水,这些都没有进入GDP核算,也就是说GDP不能为我们带来这些生存生活最必须、最有用的生态财富,也是“生态宝贝”。中国发展最终是追求中国人幸福,提升中国人福祉。幸福也好,福祉也好,说具体、说到底就是提高平均寿命。高幸福、高福祉,最终要体现在高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多过生日是硬道理”,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在平均寿命上进行竞争。将人均寿命从75岁提升到80岁以上,进而再由80岁提升到85岁以上。为了实现这个人类目标,每个人都应做出自己的贡献。父亲是我的好榜样,争取能够过上“三位数”的生日。
30多年来,中国人坚信“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功地向世界证明了其优越的经济功能。下一个30年,我们要坚信“多过生日是硬道理”,用中国长寿实践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具多方面优越性。当中国成为世界最长寿国家时,必将成为千年古国最伟大成就,也是造福人类的最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