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去年第四季度后,中国经济各项指标,无论是GDP、CPI、PPI、PMI等均呈现一种探底回升的状态,这让人感觉到,中国经济并无再次探底之虞。但是我们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近期房地产成交量呈现疯狂反弹之势,地方政府又开始挥动投资大旗。而1月份我国的信贷规模将近万亿。我国去年新增广义货币(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的M2中占比仍高达46.7%。这都说明,目前我国经济的复苏仍然过度依靠信贷大肆扩张,来带动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来拉动经济,而这样的增长方式与之前我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方针相背离。
首先,欧美国家经济目前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但是他们在危机中进行自身的改革,所以这些国家很快可以从衰退的经济中复苏过来。而中国的改革看起来并不顺利,不仅在经济高增速长时遭遇掣肘,哪怕在现在最关键时期,要想推动改革红利也是步履艰难,我们早在2004年就喊出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2005年推出垄断行业向民资开放的老36条的改革、2010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去年又推出了温州模式的金融改革,但是每一样改革往往触及既得利益群体的奶酷就改不下去了。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瓶颈口,如果不能从旧的增长模式(房地产+政府投资+出口)成功转轨成新的模式(民间投资+消费),那么中国经济增速的喜人局面将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危险的。
再者,2013年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还有通胀的问题。截止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5倍。预计春节前后,中国M2有望突破100万亿大关。之前我们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声讨欧、美、日等国央行开动印钞机,给我国中国带来了输入型通胀。但是中国真正的通胀是本国货币超发所致,那么中国货币为何这几年会超发如此严重,原因有二:其一,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中国贸易顺差急骤上升,导致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过度;其二,我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而非消费。一般而言,靠投资拉动经济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于是银行信贷大肆扩张,造成物价飞涨和资产泡沫横行。
最后,我国经济还要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欧美国家对银行业进行救助和整顿,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这也使其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而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近些年来正在不断积聚,要知道2008年之前,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问题基本不存在,而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出口引擎衰退,我国经济主要依赖房地产和政府投资来拉动,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时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中国经济步入下跌通道之中,这些风险都会暴露,尤其是影子银行的风险规模高达20万亿,而且不在银监会的监管范围之内,未来的风险难以预料。
同样面对金融危机来袭,欧美国家正在直面问题,并且不断的努力修复弊端,所以美国经济目前正在走出衰退危机,而欧洲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唯独中国经济却愈加险恶,因为中国还是沉浸在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不能自拔,很多国人还在为房地产调控成为“空调”和政府强力投资而沾沾自喜。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房地产泡沫兴盛,必然会导致制造业凋弊,而且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强势政府固然没错,可以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但是地方政府欠银行的钱是要连本带息归还的,而政府投资的回报率又底的可怜,所以未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并不比欧债国家要轻。总之,欧美国家的经济正处于低谷复苏期,而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位寻底期,再强势反弹,也必是昙花一现。中国经济未来“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大。
2013两会之中国要警惕经济表面的光鲜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