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国务卿克里访华,让人对中美关系有更多期许。
他的前任,希拉里国务卿,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引入到复杂的混乱场中。美国重返亚洲,从美国的利益立场出发,本没有错。因为奥巴马总统,基本解决了美国反恐战争遗留下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负遗产。在中东除了伊朗核问题而基本“无事”的情势下,美国将战略视野东向亚太,在亚洲重树自己的领导地位,这是奥巴马的外交抉择。战略逻辑固然如此,但美国的策略运用却并不简单,希拉里国务卿实施的“巧实力”,是以制衡中国为目的,利用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领土争端以亚制华。从南海(南中国海)到东海,菲越和日本同中国的岛屿争端,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这些国家也都以寻求美国支持来提升对华博弈力度,美国也或明或暗地对这些国家予以支持。此外,美国在经济战略层面也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消解中国对域内的经济影响力。
希拉里时代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强维持了最基本的战略平衡,但两国互疑加剧,纠纷不断,两强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拉锯博弈之中。中日岛争加剧,中国海洋国家的利益进取,以及在领土核心国益上的绝不退让,也曝露了“巧实力”的软肋来。希拉里国务卿,也被中国官媒和民众定义为不“知华”的人。其实,这种境况在奥巴马第一任期之末,已经开始调整。2012年6月份,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已有消弭中国担忧的意思。当年11月份,奥巴马总统访问东南亚,美国外交学会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的亚洲再平衡绝不仅仅是军事再平衡,而是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减少中国误解,融洽中美关系。
70岁的克里是资深的美国政治家,他有知华的一面,而且不像其前任那样对中国不加掩饰地咄咄逼人。之前他认为,美国的任务是“攘外必先安内”,做好自己的事,美国才有对外影响力。这显然是对希拉里时代对华外交的调整与折冲。
观察家们可以从克里的政治经历以及对华言论中,将其定位为“知华派”。而且,习惯以家族人脉来透析一个人个性和价值观的中国人,也挖出了克里国务卿同中国的渊源关系。据说,克里的外祖父詹姆斯·格兰特·福布斯就出生在上海,虽然他的职业(对华鸦片贸易)并不光彩,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人视为克里知华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的出身论并非感情用事,而是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对美国的理解。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他和他的家庭成员,对中国的看法可能更为客观。譬如老布什在北京的外交经历,曾经影响了父子两代总统的对华关系。
中国对克里的知华,也并未抱有不切实际的愿望。克里作为资深的美国政治家,而且是白宫第二号领导人,其言行所及,必然是获取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在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最主要的两大战略力量之时,中美双方在亚太的地缘战略交锋,可以说是必然的。
中国所期,乃是正视中美两大力量存在的客观现实,对中国符合其国际地位的利益诉求,加以认可确,对于中美博弈,应该理性克制。希拉里时代的教训表明,不承认而且压制中国的战略力量,除了引发美国的战略焦虑,就是带来中国在亚太区域的强烈反弹,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克里对华,一向是务实的。此番访华,克里在和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会见时,除了表达美国立场外,他对于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美国也可以为“中国梦”尽一份力,因为美国期待一个强健、正常并特殊的中美关系。特殊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世界事务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共同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
克里的年龄决定了他的国务卿职位可能是他最后的公职,奥巴马总统也没有了连任压力。对白宫而言,恰好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将中美关系引入更为理性的轨道上来。
克里访华,中美关系应回归理性
评论
编辑推荐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