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体会展示之一百四十九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刘艳华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

为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从兴趣出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的兴趣。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包括了口算、笔算、计算器进行计算,但是如何让学生对机械、枯燥的计算产生兴趣呢,我着实下了一点功夫。一年级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器官(如手指、关节)、窗棂等来数数和计算,或者我讲一些小故事(小故事中含一些简单的计算),中年级就多用一些夺红旗、争标兵的活动,高年级就用限时比赛、分组对抗,这样一来,学生在比赛中、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兴趣。

 二、从生活出发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特别是计算与生活密不可分。大到天文地理,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离不开计算。我在教学中经常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搬到课堂上来,如新房装修需要多少块地板砖、甲地到乙地怎样走最近、到打折店怎样最省钱、一件货物要卖什么价格才不亏本等等,这样学生就将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运用,并将一些生活中的关于计算的问题带到学校来大家共同学习讨论,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三、从培养良好习惯出发 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在计算前一定要看清题、抄好数字(笔算)、理清运算顺序、弄清计算方法,仔仔细细,千万不能有半点马虎。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要求孩子们在计算时集中精力,不能出错,并学会检查。我的学生在各次测验中,因计算而扣分的情况非常少,这与我的严格要求和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分不开。光是计算准确还不够,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在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上着重抓口算。一是循序渐进,最开始不要求难度,只讲准确和熟练,在一定基础上再加一些难度,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掌握规律,如整十整百数的乘除、一些简便运算以及特殊数字加减乘除的规律。三是持之以恒,其实计算没有捷径,当你练习多了,也就熟能生巧,《卖油翁》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当然,口算只是笔算的一个补充,但是良好的口算能力会给计算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审题习惯。

2、细心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记得,在我刚踏上讲坛的那一年的学校抽测中,班中 40个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就有10多人。此后,我就要求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这样,学生计算热情大大提高了,“心”也渐渐变小了,抄错题、抄错数的现象慢慢地消失了。

3、积极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在教计算时,我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五、鼓励学生把计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但愿老师们,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结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