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各国的竞争,演变为印钞大战,步调如此一致,非常罕见。2013年最激进的是日本安倍政府,竟然设定一个2%的通胀目标,不到这个目标,就可以无限制发钞票,这和中国的盯牢GDP和CPI的做法略有不同。中国的CPI非常容易上串下跳,而日本的CPI好像怎么也涨不上去。至于欧盟,去年就设定了可以无限制购买债务的目标,以压制债券市场利率。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则是以失业率为控制指标,因为在经济衰退期,CPI也很难涨上去。
发达国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质是防止其经济陷入萧条,因为经济衰退期,必须通过充沛的货币供给来降低资金成本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虽然中国官方宣称的货币政策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按照CPI和GDP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较高的通胀水平,实现较高的GDP增长。也就是说,为了较高的GDP增长,可以容忍较高水平的通胀,货币政策其实是一贯的宽松。
结果,各国的货币实际上都超出了实体经济的真实交易需求,多出的货币,成为充沛流动性的来源。因为经济不景气时期,相对正常年份,各国的消费需求都不足,于是,这些货币,成为投资和投机的资金池。
在中国,长期以来,经济政策本来就鼓励投资,持续不断的高投资,既体现在家庭的投资取向,也体现在企业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投资使得各类投资的对象价格不断高攀,于是,这些投资品的价格越来越贵,投资泡沫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些资金,一季度推动了新一轮的房价上涨。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反而成为房地产量价齐升的导火索,颇具讽刺意味。但房价毕竟已高,人们买入,自然还是要犹豫一下的,或者说心里还是要反复斗争一番的。
在美国,这些过量的资金成为股票市场牛市的推手,按理,以美国目前的失业率和增长率,以及美国企业的利润率,其指数水平不应超过金融危机前,但由于钞票不值钱了,以美元计价的股价和指数,自然也升高。
除此之外,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自然也是人们投资的对象,于是近些年贵金属的价格步步高升。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也维持在高处震荡,虽然下游的需求其实并不旺,但这些资源品的价格,依然被许多人看好。
但世界经济真的变化莫测。4月16日黄金价格大跌,也导致其他大宗商品暴跌,炒黄金的,蒙受很大的损失,但也给场外很多等候资金买入的机会。但既然大跌已经开始,即使这几天开始反弹,黄金未来的走势,许多人也开始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才值得投资?应该投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