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报》就刊发《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虚假消息向读者致歉:“《大公报》4月18日刊发了《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核,此为虚假消息,对此我们深感不安和万分遗憾。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出现如此重大虚假消息是极不应该的。对此我们诚恳地向读者致歉。我们将以此为鉴,用准确严谨的新闻报道回馈公众。”
在这里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大公报》的历史——《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创刊于1902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大公报》是一种民间报纸,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它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论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史料。一百多年来,《大公报》以“坚持宣传正义声音”为宗旨,以立论中肯、报道详实为特色,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声誉。
@潘采夫认为:“《大公报》是我党在港全资报纸,属于百分之百的国有资产,承担着繁重的宣传任务,虽然报纸发行量及读者影响力在港媒中排位不太乐观,但报纸立场和政治家办报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任何称《大公报》是只会添乱的香港小报的说法都是造谣污蔑。”
@吴铭认为:今天《大公报》的独家报道透着一种诡异。起初,包括新华网在内,各大网站纷纷予以转载。@新华社中国网事 称,北京市交通部门和最先报道此事的媒体都表示“确有此事” 【原文已删】。但 @交通北京 随即声明,“我委从未证实过”此事。最后,新华网一锤定音:“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水很深!
@吴铭对此认为:关于北京“的哥”的奇遇,新华社于昨日宣布:“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敢问贵社向哪些部门、哪些人核实过,是否采访过“的哥”本人?有关方面的公信力早已严重透支,如果既不交代细节,又不允许其他媒体跟进,公众自然心存疑虑,这种辟谣方式必然会催生更多传言。
@吴铭说:《大公报》的那篇报道,作者是北京分社社长王文韬和副主笔马浩亮,前者曾在新华社任职。该报内部人士对《明报》表示,撰写报道的是两名资深记者,应不会故意造假,但为何会出现“虚假新闻”,仍未可知,目前报社亦未有公布会如何处理相关人等。
其实只要我们从常识出发,就会得出此新闻的真伪。
依据常识,我认为这个新闻应该是真的。因为记者写假新闻一定要一个明确的目的,或为名或为利。写此新闻的两名记者都曾是新华社的记者,王文韬现在是《大公报》北京分社社长,马浩亮是副主笔,他们不需要编造假新闻出名。写这样的假新闻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拿国家、党、军队最高领导人编排假新闻在中国等待你的只能是惩处,何言利益?更是何人敢冒天下大不韪?新闻人在行业的最大正当利益就是新闻获奖。而获奖新闻很大比例是突发新闻和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非正常活动的报道。但这样的新闻在我们国度里借你一个脑袋你也是不敢造假的,而《大公报》“是我党在港全资报纸,属于百分之百的国有资产”,那么它的从业人员敢胆大妄为到给最高领导人造假?这纯属扯淡!
依据常识,要想查清这件事并不难。“家住北京远郊平谷区的‘的哥’郭立新,今年46岁,开出租车已经有8年了。”记者在新闻中这样写道。有关部门一查便可知道郭立新说的是真是假。还有那个“一帆风顺”题字,公安部刑侦局的专家一查对笔迹就知道是不是总书记的字体。这一切有那么难吗?共产党不是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吗?
依据常识,我认为,记者写了假新闻,单位、单位主管部门都要追究记者的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但这一回为什么没有任何下文?不要跟我说《大公报》在香港,那是我党的报纸!党纪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背党的意志的我党媒体人的。
知名学者王福重说:“新华社和大公报都是体制内权威媒体,前者自摆乌龙,后者发布虚假涉及大人物消息,都十分罕见。”“大公报和新华社本没有假新闻,反感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假新闻。”我比较赞同他的分析。
其实何为真何为假都是跟需要而定夺的。还记得去年此时薄王事件真假难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在会上说:“王立军事件是一个孤立发生的事件,建议你不要做过多的想象。近年来,重庆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你如果有兴趣,在全国人大开幕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薄熙来,你采访他就是了。”可事实呢?大家都知道!
我在博文《谁在中南海卖股票》中说:198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了一条消息,题为《中南海里购股票》。嗅觉灵敏的外国媒体纷纷跟进,金杯汽车当时的领导者赵希友还因此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当天上午,得知此事的国务院总理向国务院办公厅发问:“谁在中南海里卖股票了?”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出重要更正,称报道失实。赵希友被叫到北京写了一周的检查。
博友周方留言说:“看了这篇文章好亲切。没看见博主提到当时金杯汽车在人民日报也设了个摊子卖股票。我来补充几句。
当时我在新闻系读研。知情者都知道就是人民日报社“九号楼”。所以当时我们在生活上对报社依赖很重。报社北门是我们去餐厅和澡堂的必经之路。
有几天金杯汽车在北门外(紧挨着北门出入口)摆了个桌子开卖他们的股票,100元一股。我还问了卖股票的人一些信息。他明确地说,“买了股票不能退。”
我当时因为是工作了四年后才考的研,所以带工资。一个月108元。本来对股票还有些好奇——毕竟是学新闻的,但一听说买了不能退立即就打消了念头。花一个月工资买张纸干什么?
多少年后看到一篇报道,谈到了金杯在中南海卖股票的事儿,但也没见谁提到人民日报社也卖过股票。记得那篇文章说,金杯汽车后来“细股”,将100元一股的股票分拆为1元一股,之后上市当天被炒至25元一股。”
可见海里买股票是真的,可党报权威《人民日报》不是还是认定自己发的那是假新闻吗?
其实岂止是报纸,哪一件事不是如此。1999年我在国资局做评估管理工作,当时正赶上国家国资局开展评估师考试工作。我们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有好几个人都报名参加考试了。结果出来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小韩和小张都很沮丧,因为省人事厅来文件了,他们没有考上。所领导没有给他们好脸看,说所里白花那么多钱让他们培训了。可是他们自己感到很委屈,小韩对我说:“王哥,我就不怕考试,我认为自己一定能考过去。”我劝他给省国资局打个电话问一下。他说打了,回答文件就是最后结果,你没有考上。几天后他对我说“王哥,我们同一考场的外地区的考生说在省国资局看到国家局传给省局的文件说我考上了。”我说那你给国家局打一个电话问问吧。后来他第一次打电话,对方是一个女同志接的,告诉他只能按省里发的文件执行。可小韩不甘心第二次打电话,恰巧又是那个女同志接的。这次小韩大吐苦水,说自己为了考评估师掉了十多斤肉,单位领导也很不高兴,哀求加恳求终于打动了那位女同志的心。告诉他:“你考上了。但你自己不要找任何任何单位,我会给你解决的。”果然她没有食言,后来省人事厅重发文件,说上一次评估师考试名单因电脑出错造成了人名有误,故考试合格人员名单按这次文件为准。后来据说省人事厅考录处的一位主管此次考试的副处长挨处分,被换了工作。原因是省局等单位有人用一万元买一个资格证书,而被调换的资格证书正是一些基层考试合格人员的。这里还有什么王法,真的变成了假的,假的成了真的。
在我们这里新闻的真与假已经于良心、道义、公德无关,需要你真你就真,需要你假你就假;需要你由真变成假再由假变成真,你就必须由真变成假再由假变成真。
新闻无法,政坛诡秘,真假新闻全由有关部门操控,我们只是看客。也正因此,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哪个新闻是真,哪个新闻是假。
我们曾有过朱毛井冈山会师变成毛林会师,一幅油画《开国大典》被抠掉了多少人,毛的追悼会照片又被抠掉多少人,而2012所有谣言都变成遥遥领先的真言的经历,面对今天的“打的”新闻的真与假,我们谁能慧眼看穿层层烟云鉴别出真相?我们普通人谁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生活极端不透明的环境里,这或许是我们社会和民族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