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灾报道中的套话被打断说起——布衣说时事之19


 

 

今天上午,四川雅安发生了七级地震。在媒体有关救灾的报道中,有这样一件事情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关注:在央视新闻频道的灾情直播中,连线的雅安市委书记习惯地开始历数各级领导关注时,央视主播长啸打断说:这个我们可能比你知道的多些,说说现在采取了哪些措施吧!这样一件事情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纷纷予以了醒目的报道。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大概都晓得,中国的官员是崇尚官本位的,当大灾出现的时候,也是各级官员露脸、体现政绩的时候。每当官员在介绍救灾情况的时候,首先要突出的是领导,比如如何重视、身临一线、做了哪些重要指示云云。至于公众最关心的灾情如何、救灾措施有哪些、具体的进展状况怎样,这些当然要放在突出了领导的作用之后再讲的了。按说这些都是官场的传统和惯例了,百姓尽管很腻歪也早就习惯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此次的央视新闻主播违反常规,打断了这位书记的套话,自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大的共鸣,这恐怕才是此事被关注的真是原因。

被打断了老套陈述的这位书记,恐怕会很郁闷的,多年延续下来的惯例,自己不过是循规蹈距却被央视主播呛了回来,在社会公众面前现了眼,实在够倒霉的。如果他有这样的想法倒也有情可源。换个雅安电视台的主播,是绝不会让他遭遇此等尴尬的,即便是四川卫视的主播,也一定会给他这个地方大员一个面子的。然而,他面对的毕竟是央视的主播,人家也不是非要和他过不去,实在是类似的套话和紧急的灾情报道相比,太不分轻重缓急了。从这件小事却能够反应出,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的确应该改一改了,下级尊重上级本无可厚非,但凡事还是要有个度,如果将这种尊重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自然是好的,但因为官场中的不正之风作祟,很多官员更善于做表面文章,比如领导来视察时隆重的迎来送往,各种讲话中大量篇幅地罗列领导的头衔及各种客套用语。以致将这种风气由官场通过媒体延伸到社会公众场合,在每个地方的新闻节目中都将领导的活动报道作为重头戏,在他们的眼中,电视新闻首先是给领导看的,自己的政绩要通过这样的途径让领导了解,以后的升迁才更有希望。这样的官本位思维非常有害,也令百姓极为反感。此次雅安这位书记的央视碰壁,也算是给百姓出了口气,受到广泛的关注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通过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自然就涉及到转变作风的问题了,十八大之后,新领导班子很重视作风的转变,尤其是在公款吃喝等方面下了不少力气,也的确有了不小的变化。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成效还真的不小,高档消费场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档消费品的销售也被有效地抑制了,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些行业的兴旺甚至危及到其生存的问题。这当然是大好事,如果一些行业的存在是以官员们的腐败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行业根本就不该存在,因为它们的存在是以危害国家和社会民众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呀。回到刚才那件事情上来,央视作为中央媒体的作用的确不容忽视,一位新闻主播的率真直言,就引起了不同凡响的社会效应,不免引起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更多联想。央视的主播对地方官员可以无所顾及、直抒胸臆,如果对更高的领导又该是何种态度呢?据报道,李克强总理已经飞往灾区一线了,在国家级领导的报道中,央视是否也能体现出不唯上、只唯实的新闻职业道德品质呢?

在转变干部作风的问题上,领导的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央视新闻联播中有关常委活动的报道减少了许多,很多新闻性很强的消息上了头条,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在以前的央视新闻编排逻辑中,官衔越高的干部活动新闻性当然更强。这样的理念肯定在正规传播学教科书上没有,但这个潜规则却必须要懂得的。于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几乎成了几个常委大佬的工作日程表,看的乏味,观众手中的遥控器自然就要与新闻联播拜拜了。不知央视的收视率调查是否有这样的调查专项,电视台的重点服务对象究竟是领导们,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样的问题书面上的答案与有关领导的掌握尺度的反差恐怕不小,这一点但愿以后也能逐渐的正本清源啊。比较起来,央视有几个评论节目还是有些真话及相对深度的,比如焦点访谈、新闻11等,有几位主播也很值得尊敬,比如白岩松、敬一丹、董倩等,但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听的出来,有些话他们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或是欲言又止的。不知道宪法中早就规定的言论和新闻自由,何时才能真正体现在我们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