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秉持“我们必须承担起比赚钱更大的责任”这一理念,当我们走出迷雾时,它的意义将会变得更加深刻。---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 伊梅尔特
《正营销》是现代营销之父 ---- 菲利普·科特勒 2012年的压轴之作,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达成企业商业目标”如何驱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得阐述,引导企业在需求饱和的市场中如何获得增长机遇。对一些公益活动的思考,大量的案例和工具极有实操性,对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具有指导性。
下面摘录一些内容,与之分享。
2011年美国的科恩通讯公司针对全球的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在10个国家中仅有6%的消费者认同企业的社会责任即“拼命赚钱”这一观点。而现在,企业必须才需“共享价值”的思维,寻找并利用商业机会,以便满足需求和应对挑战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明确两个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通过自主商业实践和捐献企业资源的方式改善社区福利的承诺。
营销和企业的社会活动是指由企业实施的,以支持社会公益、强化自身业务和实现其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为目的的主要活动。
企业为什么要行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行善对于维护公司品牌、成本底线和社区影响有很大的帮助。实现社会责任会为企业带来一系列切实利益,其中包括: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强化品牌定位,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提高企业吸引、激励和维持员工的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对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的吸引力。
七种社会价值创造商业模式:
第一类,为弱势群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为使用付费 --- 允许使用者按使用数量付费,而非直接要求销售者购买设备;
满足基本需求的低价格服务 --- 只保留最基本的服务和产品功能,减少占用成本的非关键部分;
高标准化服务,降低所需服务人员成本 --- 通过流程重构等增加流程标准化,从而用低技能人员代替收费较高的 高技能专业人员、降低成本;
共享渠道 --- 利用现有商业、政府和民间组织的网络渠道向弱势群体人群销售生活用品和服务等。
第二类,弱势群体作为服务提供者和生产者的企业:
订单生产 --- 要求农户或者手工业者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同时给予技术支持及约定的采购合同:
减少中间环节 --- 将市场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为生产者增加收入;
按需求职业培训 --- 按企业用工方具体工作需求提供置业培训课程,同时保证就业;
企业公益面对的挑战?
1、选择社会问题:
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会怎样促进公司的商业目标?
这个社会问题有多严重?
政府和其他机构有没有参与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股东对于我们参与这个社会问题的看法?
关注这个社会问题能否激发员工的兴趣?
关注这个社会问题是否会让相关机构接触(或打扰)我们,以实现寻求资金支持的目的?
如何确定这是当前大众关注的公益目标;
参与此项公益事业会不会引火烧身,或是给企业带来丑闻?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否参与该公益事业或已在此领域建立优势?
2、选择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活动:
怎样从事企业社会活动才能保证不偏离核心业务?
参与社会活动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知名度?
参与社会活动是否真正有效?会吸引哪些人的关注?
如果消费者认为投向公益活动的销售量太小怎么办?
是否计算过让员工参与义工活动产生的生产力成本?
如果对公益目标的展示无法取得良好地效果,直接捐赠资金是否更好?
3、开发和实施活动计划:
需要利用资金改善表现时,我们该怎么办?
钱是属于股东的,投向这些活动该怎样向他们交代?
为什么需要我们部门为活动提供资金?
参加这种活动会不会让合作伙伴陷入决策困境,占用员工大量时间?
我们花的钱和所做的公益活动是否成正比?
这种活动和伪装的品牌广告有何区别?
我们的退出策略是什么?
怎样才能表现的不虚伪?
六种企业社会活动:
1、营销推动型活动:
公益推广 --- 用好的公益目标说服消费者加入企业活动;
善因营销 --- 在产品营销和消费者行动的基础上服务公益事业;
企业社会营销 --- 支持可带来行为变革的公益活动;
2、企业推动型活动:
企业慈善 --- 向公益事业直接捐赠;
社区志愿活动 --- 企业员工贡献其时间和才智;
社会负责型商业活动 --- 改变商业模式以实现企业的社会影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