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习惯以规模化思维来创造企业利润时,从现在起,结果往往会是事与愿违,因为规模化的无序扩张,不仅吞噬了早前的既有利润存余,而且因规模化扩张导致的管理障碍,让众多企业管理者疲于应付扩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丧失了更多时间去静下来看看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银行业也不例外。国内,我们更多看到是各家银行不断的营业网点的扩张和铺设,这种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对于方便客户选择和消费而言,没有问题。但是,从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盈利规划方面,在前期疯狂的营业点开设,对银行的经营成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支出。
随着营业网点成本增加,而实际吸储等相关金融服务业务,在营业区域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收入,显然,银行的经营收益就会收到极大影响。即使,银行选择网点的签约周期较长,且租金成本较低,但无论多低,其总是一部分成本支出,只要累计,这个成本支出就会影响到银行净利润的收益率,间接也会影响到银行在整体竞争中的优势。
保持与银行发展利润同步的扩张是必要的,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那么,对银行等金融经营机构而言,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汇丰控股,之所以会做瘦身计划,追求高利润,是因为其是完全根据市场的导向,来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在中国,五大国有银行,或许是因为不存在向投资股东交代投资收益回报率的缘故,因此,可以不断扩张自己的规模,进而产生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违规事宜,也无所谓。但是,对日渐发展的中小商业银行或需要对股东投资负责的股份制银行而言,管理层就不得不学会放慢脚步,适时低头看看走在企业脚下的路,是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是否能够适应企业未来的竞争需要。
因为,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不是所有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者都会受到特殊的关照,而不会为自己的经营失误承担责任。一旦面对投资股东,那么,你就必须要为董事会负责,为投资股东负责,而不是盲目的去实施跟风策略。你必须学会分析判断,周边市场环境发展的趋势,进而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