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0609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是: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这个题目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心,吴中兵总讲过:高考是抹不去的记忆,就此我也凑个份子。

爱迪生看手机

时光荏苒,爱迪生跨界来到了2013年的今天。他“发现”世界上几乎一切都变了:自己一手创立的通用电气公司,更名成了通用公司,电气只是几项业务之一了;当年相隔千山万水的地方由于通讯和交通的发达变成了地球村……

最让他奇怪的是,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或两个“小盒子”,一打听名字叫做“手机”,这对于几十年前的他来讲真是新奇事物。

勤于思考的爱迪生很快“发现”,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几乎都是手机不离手,还有人有两只手机,更有甚者还有带三只手机的。大家时而把手机贴在耳边嘀咕什么,时而手在上面不停地“划拉”什么,时而又从时里面发出各种声音,有音乐声、鸟叫声。

手机还是大家头脑的延伸,当爱迪生听到有人讲“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时,奇怪了好一阵子,才知道有一个叫做搜索引擎的玩艺,让人能在手机上做很多的事情,包括考试答题不会可以查、有谜语猜不出也可以查。

爱迪生还发现大家都不爱看书了,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到闭上眼睛睡觉为止,手机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再也不愿意拿起书本来静静阅读了。

爱迪生一直自豪地认为,他发明的如白炽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从而改变世界,自此“黑白”可以颠倒了,穿越到今天的爱迪生发现手机真的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技术双刃剑

张祺和我讲:十年年一部计算机的速度还比不上现在的手机呢。回想一下确实如此,记得1993年时,我们公司买的一台康柏电脑硬盘才是485M,现在一只苹果手机也动不动就8G16G,科技进步简直太明显了。

科技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好处,比如不少东西不再需要死记硬背,需要时上网搜索一下就齐活,节省了脑力和体力;也有害处,网上查来的东西用过就丢掉了,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如此就降低了大脑的功能;还有不少技术,比如IPAD的闪烁让不少孩子早早带上了眼镜,害人不浅。

科技是人类发明的,但科技可不能自我发明创造。比如计算机解决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仍然需要操作者给予“指导意见”,倘若操作者不会、不理解,计算机也做不了太多事情。

回归

 

爱迪生在21世纪生活了一星期,享受了种种生活便利、科技进步,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适应现在的环境:真有点不能与时俱进——落伍了。

生活中不能没有高科技,要不就太单调了。没有了电视、电脑和手机,没有了动车、飞机和汽车,没有了天然气、汽油,这个世界怎么过呀?

但爱迪生还是决定回归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没有手机,但有闲适的生活,有文气十足的纸质书(21世纪的纸质书,多数他看不懂,也没有意义),有他熟悉的朋友们、熟悉的环境……

爱迪生回归了,他对于手机的思考引起了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