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驳中青报《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


四驳中青报《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3年7月1日
7月1日,本人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举办的制度建设培训班暨制度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制度建设》的专题讲座。讲课开始,本人纪念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纪念了毛主席的《送瘟神》发表55周年。
 
 
 
 
讲座结束后,本人从网上看到中国青年报6月27日发表王学进的《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一文。
看了《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一文后,想起了本人2009年9月17日为济源供电公司作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河南省电力公司官方网站发表了《济源公司举办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的报道,其中写道:
9月17日,济源供电公司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刘先明教授做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
刘先明是国内知名的企业文化专家和管理创新专家,多项研究成果因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享誉国内。在为期一天的讲座中,刘先明教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分别就企业文化的组成、作用、创新、建设方法、文化理念的提炼与执行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授,并阐述了“三位一体”的管理理论,即“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品牌客户服务管理体系”。该讲座对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体系等,均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2009年9月18日,讲课之后,本人还参观了有关愚公移山的景点。
 
 
2006年11月,本人在《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基本思想与毛主席的<老三篇>》一文里写道:
毛主席的《老三篇》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著作的《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的简称或俗称,毛主席的《老三篇》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等起到过重大的历史作用。其中:《愚公移山》主要倡导人们科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讲述的是生产力的问题;《纪念白求恩》是号召人民学习白求恩高尚的思想情操,讲述的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问题;《为人民服务》是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张思德学习、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讲述的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问题。
 
结合本人的认识,现就王学进在文中对愚公的四种评价,逐一驳斥:
一、王学进写道:
一是不自量力。以一个九旬老人的衰迈之躯欲搬掉两座大山,无疑是天方夜谭。面对智叟诘难,他给出了一个貌似有理实则扯淡的“子孙传承”的理由,且不说子孙都如他这般“愚”,就算是,也像他这样挖山不止,那谁来种地?谁来织布?生产生活如何安排?还要不要读书?命且不保,焉能挖山?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驳斥:
“挖山不止”,是“挖山不止步”的意思;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开放不止步”。难道“开放不止步”,就等于是没有人种地、没有人织布了吗?就不要读书了吗?王学进把“挖山不止”与“种地”、“织布”、“读书”等对立起来的看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二、王学进写道:
二是缺乏环保意识。愚公率领子孙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挖山、移山,只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驳斥:
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生产工具,可以说是落后的,但是,在那个时代,那时的生产工具可能就是不落后的生产工具。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离不开人类创造的、用于改造自然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生产工具都是在落后的生产工具基础上改进和演变形成的。如果按照王学进的说法,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挖山、移山,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难道当代先进的生产工具就不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吗?
 
三、王学进写道:
三是缺乏公共精神。太行、王屋不是他们家的私产,而是属于住在“方七百里”内的“邻人”共同的财富,是诸多山民赖以生存的公共资源,愚公有什么权利私自做主,将它们搬走?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驳斥:
太行、王屋,是诸多山民赖以生存的公共资源,但是,也有可能束缚和局限了诸多山民的思维和发展。比如,雄伟的长城,它能在一定时期里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但是,长城,也促成了长城里很多人的保守思想。愚公把太行、王屋搬走,如果具有解放了山民的思想的效果和作用,那愚公就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那就体现了公共精神。
 
四、王学进写道:
四是缺乏民主意识。做出搬掉两座大山的愚蠢决定,竟然是愚公一人说了算,听不得妻子意见,也听不进邻人的劝告,专横霸道,独断专行。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驳斥:
做出搬掉两座大山的决定,是愚公一人说了算;但是,并不意味着愚公只是从一己之利去考虑问题。不难看出,愚公的决定,更多地是站在未来的子子孙孙的角度去考虑的。在做出搬掉两座大山的决定的时候,愚公很清楚,他看不到两座大山被搬掉的事实,这是一种为后人的发展而做出的战略决定。
 
一言以蔽之,王学进在文章中说要“一分为二”地研究问题,但是,王学进在文中对愚公的四种评价,恰恰就没有体现出“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