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动,六大创富圣经!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中国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从日常零花钱开始的理财教育和家庭教育,对这个家族获得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现在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成卡奴、房奴、月光族,还是因为小时候接触到的理财教育太少,也就是财商不足!而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世界富豪在教育子女的金钱观、理财观方面都不吝惜时间与精力,总结一下他们这方面的观点和做法,能给我们的理财教育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认为,成功的人,都很有自信。但自信是何时有的呢?成功前?成功后?按理说应该成功前,否则一个整天怀疑自己没能力、没运气的人,肯定靠不住。但自信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因为和自满、自傲,只差一层窗户纸。
实际上,很久以前老师看过的简历,都是谦虚得过头,就差说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学会,等待着从零开始的锻炼。但现在呢?情况朝着另一个极端发展,简历里面都说自己是杰克韦尔奇的转世灵童――哦,考虑到韦尔奇先生还健在,我觉得这种夸张非常不可取。
其实,对很多寻求上进的小伙子(一般有创业打算的不是很多吧?所以就别看了,去寻找看这个帖子比较好,尤其是回帖回得出色的!),谭老师有些忠告。例如,首先就是你的人生目标要靠谱!当然,这个“靠谱”的标准,比较没谱――你非要立志成为新的世界首富,不把盖茨同学挤成老二,你就夜不能寐――我也无话可说,而且我也没法给你忠告……我还等着别人给我妙方,打垮盖茨呢。
但我不得不说,事实上,把志向立得太高,没太多好处。因为梦想离得太远,就不真实,经年累月,你感觉不到半点向梦想靠近,弊端就显现了。所以,把目标定得太远,比如说赚100亿,和定成1万块一样,都是糟糕的计划,对现实毫无推动能力。
六大创富圣经:
1、起点低不代表终点低
2、一次行动胜过一千次空想
3、等上帝给你运气,不如自己给自己勇气
4、工作是天堂也是地狱,看你怎么选择
5、最大的破产不是财务破产,而是精神破产
6、记住——挣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是为了挣钱
架不住勤奋,积少成多。慢慢的,找到点规律,懂点脑子,命中率越来越高,他不用再捡人家的传单了,而可以自己花钱印了,再慢慢的,他不必自己干了,可以找伙计去散发了,他就培训技巧便OK……再慢慢的,居然发现,干成个小送餐公司了!
在谭老师看来,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次创业者,毫无区别。假如都倒闭,存活的时间上也差不多――你以为150就能活长一些?嘿,才不会!未来我们会谈到现金流的重要性,而一般创业者,都不是很懂得这方面的计算。所以5万元能在三个月烧光,150万也同样是三个月――觉得自己资金雄厚,还不什么都花得痛快些?搞不好,5万元那位通过精打细算,反而还撑久些。
谭老师一般认为,启动资金有个三五万,就很好了――哈哈,反正第一创业,跌跟头的比例很大。启动资金少一点,心理打击也就小点,离爬上楼顶和打开安眠药瓶也远点。 但我一般有点奇怪,有些人吧,从来打工的时候,都不是特出色,咋就突然想创业了呢?这很不好,很不卫生。年轻人要记住,当你没啥经验时,你给老板打工,老板还给你工钱,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你当老板前,给人打工是练习状态,可练习状态都不在状态的话,你凭什么就能创业成功?
人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也都具备相应的“下意识决策力”。一个好厨师,放盐时绝不会用天平称一下,但味道每每恰到好处,因为“下意识决策力”。甚至一个半大孩子,你看他发短信,还用眼睛盯着手机键盘么?拇指飞快,几乎都不用看,就能准确找出每一个需要的汉字,这也是“下意识决策。至于巴菲特、索罗斯这种顶级高手,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手笔,其实和沃尔特迪斯尼的米老鼠创作如出一辙,都是经过成年累月的洗礼。
甚至是失败的打磨,才拥有一种“下意识决策力”。你不能把你自己不拥有,而别人拥有并应用了的“下意识决策力”叫做“赌性使然”。这也就昭示我们,所谓想象力、商业直觉,都应该导向“下意识决策力”,也就是你熟 悉的领域。略手手艺化企业家的一个特质,就是能依靠“下意识决策力”,不那么凭逻辑,给出判断。而这玩意儿,基本上是不太好教的。但是车轱辘话往回说,仅仅依靠天赋和直觉走天下,还要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干嘛啊?还要商学院干嘛啊?
再说了没有个大框架在哪儿兜着,再大腕儿也难免不一个跟头被打回原形!所以,好战略和创业一样,都需要“手艺化”来看待。战略从何而来?现实中,企业既不可能完全精心设计战略,也不会完全听从天命的安排。你以为真的ZARA老板、西南CEO是神仙乎?英明神武,提前年,就规划出完美战略,而后N年,就完全执行,直到竞争对手晕死一片,惊叹其牛?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来填空:你看,他这么一点是这么做的,那一点呢,是那么做的是吧,都是正确的。
这就是所谓的“倒果为因”。尤其某些空头理论家,完全沉浸在“战略规划”的逻辑美感当中。战略只是“想”和“看”出来的么?看过周星驰《功夫》,走出电影院,拍得出如来神掌吗?事实上,战略的形成,通常是事前适当考虑,事中边干边学,事后总结提高的结果。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动态学习调适过程。在“目前资源起点”和“假设的终局”间,如何思索战略的一条路,接下来,就是“略手艺化”的过程了。事实上,我最在乎的,就是终局判断是否能够形成?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感情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好一件事情,往往必须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人生过程,绝非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式的人际关系。
擅长与人沟通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管理者是否具备擅长与人沟通的能力,是考量一个管理者的基本条件。要完成一个项目或一个目标,掌握沟通的语言和技巧,是成败的关键。这种沟通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有更多含义的存在,是你自身的修养和知识的集成。
具备领导者的风范所谓领导者的风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的做事和言行的标准设定,是众人眼里的楷模,是时时以标准的规范行为要求自己的一种自我意识。是有着自我约束能力的精神。勤奋、热爱工作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会掉馅饼你也得起个早才有机会捡到。作为管理者,具备勤奋,不怕辛劳,挑战艰苦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让你对自己工作中,所有的付出产生一份持久不变的热忱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