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柳君
不知道是不是如今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到人们都应接不暇,在人际交往中,在商务交流中,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看菜吃饭”,“看人说话”。
面对某宴请,自己“有空”或“没空”,取决于将要去的都是哪些人;
商务洽谈中,某项目接还是不接,提供什么样品质的服务,取决于对方是哪家公司;
此刻重视或不重视眼前人,要拿出几分的热情来应对,取决于对方目前是什么身份,有什么来头……
人们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忙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越来越微妙。
常见的一种情形是,同一个人,在不同人面前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貌,令人对他的印象大相迳庭。
在职场中,有不少这样的人,老板或企业里的“重要人物”们对其赞不绝口,认为其待人接物相当得体,个人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而在同事圈里,此人的口碑却不敢恭维。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老板或“重要人物”们看走眼了吗?他们看人那么不准吗?
非也!
是因为不少人在做人做事时有两面性,乃至三面性,说的难听点,人格分裂。
这部分人极擅长像变色龙一样的伪装自己,何时该呈现什么样的面貌由情境决定,由利益决定。
倘若眼前的这个人对他们的前途或利益至关重要,他们便会娴熟的将缺点掩饰于无形,只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以博得对方的好感,赢取对方的信任,而实际上骨子里却是该有的缺点一个都不少。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屡见不鲜。
据说当年在小家电零售连锁行业,某空调家电企业正是因为咽不下这口气,受不了自己的销售终端合作企业,某知名电器连锁商城的百般刁难,屡屡提出的苛刻合作条件,最终硬着头皮排除万难,千辛万苦中创出了一条企业自己所有的强大销售终端网络的案例。
他们对此肯定深有体会。
年前我接触过一个客户,与他们合作是作为其供应商的身份,他们是在采购了我们的服务后,再包装销售给终端客户。
在国内,担任供应商角色常常是要受气的,我们这个领域还好点,我们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在与上游企业合作时有相对主动的选择权。
但尽管如此,在多年的工作中,仍然能体会到很多企业、很多人身上沾有的我们把它称为“俗气”的习气。
这些企业,这些人,对终端客户是一套,对供应商常常是另外一套,对不同的供应商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他们对终端客户殷情至极,满脸堆笑,时刻不忘呈现有“实力”、“大”公司的职业风范;而在供应商面前却是另一幅嘴脸,或者颐指气使,或者合作条件苛刻,或者不履行双方事先约定的协议条款,或者对该支付的货款故意延迟支付等等。
总之,他们不会轻易让你好受。
这些企业为什么会呈现这般截然不同的两面呢?
原因很简单。
终端客户是最终向他们买单的人,是他们企业的上帝,既然是“上帝”,必然要万分恭敬对待,如若不然,“上帝”不买账了,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
而对于供应商,虽说如果没有供应商的高品质服务,这些企业就不可能有出色的产品提供给终端客户,但毕竟在这些企业眼里,供应商是找他们拿钱的,他们是老大,他们才是供应商的“上帝”,在终端客户那里曾受过的委屈,忍受的煎熬,那还不得变本加厉的让供应商们体会体会?
因此,这些企业发发拽,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了。
我们更曾接触过,上游企业在与我们合作前与合作后,态度天壤之别的。
合作前颐指气使,以为你们没什么大不了,合作后发现实力不可小窥,态度便180度大转弯,他们也不觉得此行为别扭,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前一天还爱理不理,后一天便嘘寒问暖的百般关怀了。
可这“甜蜜”来的越是突然,也越常令我生出不屑,只是碍于情面隐忍着不说而已。
职场中也是如此。
有些员工对上司、对老板毕恭毕敬,态度谦恭,有求必应,却对公司里的清洁阿姨、上门接送快递的外来人员、以及写字楼里的“小”保安等态度蛮横,目中无人。
刚刚在老板面前还那么知书达理的一个人,转眼间却面目可憎。
甚至在你去高档场所消费时,你都会很容易察觉到,倘若你们一行人穿着考究,点单手笔又不凡,服务员们定会殷情的为你们提供“一流”的服务;但倘若你们衣着不修边幅,点单时又“小气”的很,你放心,大部分情况下你们这一桌的菜会上的很慢,人家那边已经吃的热火朝天了,你们的菜恐怕还没下锅呢。
什么时候,可以有更多的人发自内心的对每个人都尊重,都关爱呢?
也许你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你只能将你的时间分配给“重要人物”,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但是不是该对他人,对那些与你利益无关的人,对那些地位比你低下的人,对那些相对你而言更弱势的人,呈现更多的宽容与爱呢?
我尊重你,我对你友善,不是因为你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只是尊重,体现人的基本素养,与利益无关,别无他求。
我们每个人该从自己做起。
作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