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和行动学习一样,是与以讲师为中心、以“传道授业”为宗旨的学院式学习模式既对立又互补的一种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顾名思义,是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
常识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题材须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 知识范畴的东西,例如供求关系理论、产品特性、电脑应用程序,可以教,也教得会;
2. 方法和技术层面的东西,单靠教,教不会,还需要学,例如组织策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
3. 道德层面的东西,例如使命意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意志力,以及智慧层面的东西,例如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学习能力,不能教,也不能学,只能靠自己实践、体会、揣摩,达到“悟”的目的。
体验式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小孩子被开水烫过一次后,对温度有深切的感受;成年人吃一堑长一智,不摔第二跤,都是体验式学习的例子。然而,将体验式学习规范化,提出体验式培训的概念,并设计出无数活动、场景、游戏、方法、工具,强化体验在成人学习中的作用,是西方管理界的一个发明。体验式培训在“尊师重教”的中国特别值得宣传推广,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传统教育偏狭的缺陷。
正规的体验式培训由助导员操作。体验式培训必须有一个培训主题,助导员会精心设计流程,选择适当的活动,让学员获得强烈的、有代表性的体验,然后在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回顾过程,分享感受,提炼心得。让学员拍摄一个主题短片,可以用作创造力、创意、操作的实践体验。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山中做一次集体野炊,可以用作组织领导的体验,也可以用作克服困难的体验,还可以用作团队协作的体验活动。至于组织这次野炊,怎样引导大家反思,引导大家从野炊的活动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成功协作的要素、以及怎样和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挂钩,全看助导员的功力。
体验式培训已引入我国,虽然不算普及。在MBA和企业培训的课堂上,许多讲师努力摆脱单纯“讲授”的模式,掺入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沙盘推演等方法。以体能活动为特征的“拓展”培训,是典型的体验式培训,但是不要把它看作是体验式培训的全部。体验式培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以下两类主题:
1. 软技能类:取得信任,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团队协作、集思广益、激励下属、改善沟通、发展人际关系、反馈(和下属谈话)、创造力开发、与不喜欢的人共事、待人接物、与陌生人交流等;
2. 态度和价值观类: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提高情商,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建立信任、创新精神、敢于突破、坚韧不拔、克服困难、有始有终、追求完美、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克服心理障碍等。
如果能将以上课程发展成为成熟的工作坊,必将受到企业的青睐。
更多精彩请点击:奖金能刺激业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