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测谍报人员


 揣测谍报人员

喻建国

解放战争中,在国民党军队中供职的人员里有一批共产党的谍报人员,他们为共产党的领导长期提供最重要的情报,其中以郭汝瑰的贡献最大,当时郭汝瑰身为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即作战厅中将厅长。他先后将孟良崮战役计划、淮海(徐蚌)会战计划、徐州司令部兵力配置文件、长江江防计划、江南作战计划、西南地区兵力配置情况提供给解放军。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样的战争国民党还怎么打,不输才怪。

郭汝瑰本人在194912月率领国民党72军在四川宜宾起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却整整过了30年国民党起义军人的生活,被冷冷地安置在军事学院中担任一名教员。他一直未被共产党从新接纳为党员,直到1979年,才在他下放所在的四川巴县武装部党支部内重新加入了共产党。要说从个人的遭遇来看,他以前冒生命危险所做的谍报工作实在是后报凄冷。

再看看多面谍报之王袁殊,他既是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组”成员,又是军统成员,又是汪伪谍报人员,同时又是忠于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曾经为共产党立下大功,他曾经被国民党授予中将军衔。最后在共产党的监狱中坐了20年的牢。 曾令国人如醉如痴的谍报剧《香草美人》,其原型就是凄冷地香消玉殒于冰冷的香山脚下的关露。她奉命打入汪伪内部,窃取情报,抗日战争胜利后却顶着汉奸的罪名43年,坐过十年牢。
    撇开各种社会因素,单单从个人起伏恩怨来考虑,如果能够有确切的统计资料来做出大数据处理,我估计凡是做地下工作的或者说是做谍报工作的,不论后来服务方是胜利方还是失败方,做地下工作或是做谍报工作的后报一般都不十分可喜。为什么?

服务方是失败的一方,后报自然凄冷,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服务方是胜利的一方,上层领导对这些做地下工作或是谍报工作的总有点心存疑虑,对他们长期来由工作所接入的性格、作风、品性很难再让其接入胜利后的工作,对他们的信任总会蒙上一层莫名的影子。

请设想一下,那一位领导看到曾为谍报工作人员的目前自己的下属不慌,谁知他现在干着什么工作,是在为哪一方工作,他脸上的“忠”总有问号,他身体力行的“忠”,总存在可怕的疑虑。谍报工作所充满的神奇诡秘和不择手段对于大多数人都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不可思议附着于身只能让别人拒之弃之。红色谍王潘汉年有一句名言:“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若是真要对某一方忠心耿耿,那就只能是任劳任怨,任斩任剐,被敌方处死和被己方处死全不在话下,只为一个执着,只为一个忠心。只当一己具备了这样的素养,那才能去从事谍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