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类出现以后,就有了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就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最终,在我们生活的这篇热土上诞生了中医学。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研究病理,调理气血,讲究阴阳调和”,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偏离这一理论。
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很多,最早的应该算是远古时期的神农氏了,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神农百草经》奠定了中药的发展的基础,随后直到明朝才产生具有“东方药物巨典”美誉的《本草纲目》。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我们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就学到《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当时的他就能用针石动手术,用火攻祛除疾病,可以说医术高明。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也为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可惜他的医学名著《青囊书》失传,恨曹操之余,也恨狱吏之妻。汉末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认为,疾病的由来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正气同致病因素的邪气作斗争的表现,其结果是邪盛正衰。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而且,已能正确使用解热药、导泻药、利尿药、催吐药、镇静药、兴奋药、健胃药、截疟药、止痢药等等,其中极大多数方药,已由现代科学证实它的疗效可靠。然后就是唐代时孙思邈《千金要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些医生和他们的著作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目前的医学领域,代表现代科学的学科就是现代西医,似乎中医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发展了。但是,中医调理气血、饮食养生方面胜出西医很多,许多疾病西医都无可奈何,而中医却可以药到病除。在抗击SARS过程中,中医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它的科学性。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这本经典的重要思想,即:阐述怎样不得病,注重饮食调理,预防为主。而当代的医疗制度并没有继承“治未病”这种思想,网上盛传顺口溜“小病拖,中病扛,大病在家等阎王”应该是对当代医改的痛批!据我所知,比中国穷好几倍的印度实施了全民医疗制度,印度人患了头痛、发烧这样的小病都可以享受国家的全额医疗补助,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相信,不久后,印度人的体质将比中国人强几倍,想到这,我们就痛心,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啊!
古代医学的发展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