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随时都在上演。如果油价继续维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太长时间,全球经济可能会因此崩溃。”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这番警告似乎在印证隔数年就会来上一次的国际“石油战争”再度打响。几天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逼近并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而几个月前油价还高居107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各种“阴谋论”四起,有人认为这是当年美国沙特联手迫使苏联计划经济破产的战略故伎重演,也有人认为这是沙特阻止美国页岩油气开采势头的“阻击战”。无论如何,油价下跌令俄罗斯、伊朗以及委内瑞拉这样靠石油吃饭的政权气急败坏,也让那些财大气粗的石油企业心急火燎,但很显然,中国国民乃至欧美等石油进口国却享受到难得的油价下跌红利。
油价下跌最着急的显然就是俄罗斯和普京。俄罗斯《独立报》在题为“石油摧毁”的文章直言,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是沙特和美国的一个阴谋。华盛顿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俄制裁,通过降低油价来破坏俄经济,迫使普京就范。报道称,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外汇收入和预算资金来源。俄罗斯今年的财政预算是以油价保持在每桶93美元来制定的,而未来3年的预算则是以油价每桶保持在100美元来制定的。油价下跌无疑将直接打击俄罗斯的经济。
《纽约时报》称,尽管俄罗斯有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莫斯科还是出现了紧张气氛。在日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普京面对地方要钱的要求暴跳如雷,这表明石油收入下降已经给俄罗斯带来了伤痛。报道称,这与普京早前回应西方经济制裁时的虚张声势明显不同,当时他对制裁不屑一顾,称这只不过是令人讨厌的小事一桩。
不仅是俄罗斯,俄罗斯的另外两大传统伙伴——伊朗和委内瑞拉的日子也不好过。法国《看板》杂志引述国际战略学者的话称,美国和沙特达成秘密协议,希望借助“石油武器”打压伊朗和俄罗斯,从而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令两国无法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沙特石油和战略政策展望中心总裁拉希德承认,过去3个月油价大幅下跌“与沙特的取舍不无关系”。报道认为,伊朗在遭受多年经济制裁后,需要石油出口收入维持预算平衡。与俄罗斯每桶原油100美元的盈亏平衡点相比,伊朗一直认为国际油价不应低于135美元,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推测的两国油价盈亏线。
95%的出口收入都来自石油的委内瑞拉上周紧急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以回应油价猛烈下跌的问题。但其他成员国拒绝了这个请求,理由是下月欧佩克将召开常规会议。委内瑞拉石油部长拉米雷斯声称这一切都是“阴谋”,因为“我们确定,下跌并非源于市场基本面,而是为了给产油大国制造经济问题而进行的价格操纵。”
无论是阴谋论还是价格操纵,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油价下跌完全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无论对世界经济还是对全球安全而言都是如此。从经济上来说,油价下跌相当于对石油消费国减税。尽管美国页岩繁荣意味着,美国现在的石油自给自足程度比5年前有所上升,但美国仍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花旗集团估计,油价下跌至80美元相当于平均向美国每个家庭送出600美元。
不可否认,美元持续走强和沙特不明朗的限产信号直接推动了油价下跌,但一直以来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才是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而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头号消费大国,对外依存度高达58%以上,今后中国石油消费还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也将继续加大,油价下跌明显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中国消费者,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油价每下降1美元将为中国石油进口节省21亿美元。尽管中国国内油品销售价格只象挤牙膏似的调整,但足以让千千万万忍受高油价之害的中国人无比开心!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实际上也成了稳增长的利器。
当然,油价下跌,最着急的恐怕还有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这样的垄断油企,这些年,随着原油价格维持高位,自产原油也赚取了巨额暴利。中国并非一滴石油不产的贫油国,从原油成本上讲,中国超过58%的原油依赖进口,但是国际市场油价并不能反映另外32%的国产原油成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每年自产原油超过2亿吨,成本远远低于国际原油油价,按国际原油销售,不过是把高价转嫁给国内消费者。垄断油企开采了本属于全民的资源,享受了高工资高福利,赚取了高额利润。然而,中国消费者获得的回报只能用“少得可怜”来形容,对诸如中石油A股股民而言,垄断油企给出的回报干脆为负数。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油价下跌只是严重削弱了那些对邻国有不同程度敌意或者恐吓行为的产油大国,特别是想重回苏联时代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