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香港的局势发展令人堪忧,占中活动得到更多的民众响应和支持,比如7月1日的游行人群的峰值98000左右,而8月17日就将近20万。对于一个只拥有500万左右人口的香港来说意味着反对的力量也不在少数(当然在言论游行方面还是比较自由的,而在内地能见到千人以上的请愿就不错了,这说明中央对占中活动有一定的容忍度,而这恰恰是占用队伍不断壮大的重要因素,当时就应该快刀斩乱麻打压,同时在政体上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顺应民众的合理诉求),这说明了什么?
从占中人群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有不少大学教师,和大中专学生,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明辨事理的能力,那么多人站出来,说明香港目前政体的确需要改进,一定程度上说呼吁行政长官普选,真正兑现港人治港的承诺并没有错,因为自收回之后,虽然中央政府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但却因政体未变,长官所代表的利益与实际的民众诉求偏离,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更加分化,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比如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本身家庭显赫,拥有庞大的家族事业,第二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是出自警界名门,在施政过程中难免偏袒家族企业和相关的财团,自然会利益的不合理分配,当然这种安排的潜规则跟内地是一样即达官贵人,名门望族之后担任要职,目的是其家族产业的带动作用大,更重要的是把控能力,驾驶局势的能力强,能实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社会的稳定,这对中央政府来说是首要目标,其次才是香港的发展,但是第三任行政长官梁振英相对来说没有多大的背景。在出任香港新一届特首时,许多人非常惊讶,因为当时梁振英的有力竞争者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也是一位有着强大家族背景的特首竞争者,但是最后却败北,一时舆论哗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看不懂,是不是经过两任特首的努力,香港已实现平稳过渡和社会的大体稳定,此时选拔规则的调整是不是应该在改革发展上做文章,即弱化显赫家族企业对香港的把控,甚至是不是削弱财阀的力量,为中央政府在香港更多领域拥有决定权,控制权在渐进过渡,因为当时特首人选还基本上是由中央定,也正因为此,当时媒体就报道与唐英年交好而与梁振英政见不同的李嘉诚在港投资或许就很谨慎的事或者其家族企业将受到打压,而李嘉诚先生这几年先后从中国和香港撤资转向英国等国家布局,或者是对中央治港上的一种谨慎,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是与香港以前占领者--英国关系交好的一种体现,但是最近李嘉诚先生却罕见的向占中人士喊话要求其回家,不知是中央政府的力邀,还是主动的依靠?
总之香港局势发展非常堪忧,至今非但没有化解,反而占中活动更加肆无忌惮,比如改变之前的游行,请愿,转而更激进的堵塞交通,但是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束手无策,香港的前景何时明朗?中央政府就全靠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