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加速跑马圈地为哪般


“双十一”已不再是电商平台之间的较量,其背后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不断借机跑马圈地(1111日 中国经济网)。

 

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购发展而发展的。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网络购物平台发展初期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网购结算支付非常不方便,传统银行的结算体系根本适应不了网购发展的需要和特性。同时,一个最大问题是卖者和买者之间没有第三方担保,买卖交易双方都心有余悸,严重阻碍了网购的发展或者引起网购的大量投诉纠纷。在这个基础上,阿里巴巴创立了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既给网络买卖交易双方提供结算服务,又承担第三方担保职责。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此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竟然快速发展起来。同时,网络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是一块大蛋糕,躺着坐着都可以赚的盆满钵满。比如:第三方支付客户的资金一般作为支付保证金性质停滞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的银行账户上,第三方支付企业不给客户付息,而银行却给第三方支付企业付息。仅银行利息这块收入就非常可观。

 

就包括马云先生也绝对没有想到支付宝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巨大的利益。更没有想到会以此为基础开启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大事业。

 

网络第三方支付结算与传统银行的结算系统相比较,主要优势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效率、便利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随时随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都可以完成自己的所有支付结算行为。并且在额度限制等方面比传统银行要灵活的多。

 

这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结算对传统银行结算业务带来冲击的原因之一。传统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支付结算带来的收入是一大块,比如:银行卡上的各种收费等。而现在这块收入正在直线下降,凸显第三方支付对其冲击之大。

 

互联网金融的网络第三方支付要依靠把支付结算业务做大,即把“量”做上去后才有收入和效益。这就要求要把大量的客户圈进来。支付宝之所以盈利和成长性那么高,其线上活跃用户高达3亿。一个客户平均滞留100元钱资金,就是300亿元。由此带来的年利息收入足够支付宝“吃饱吃好”。而支付宝几亿客户量的基础是淘宝和天猫上的几亿买卖交易客户。先有淘宝和天猫,后有支付宝。这一点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可比拟的。

 

尽管如此,支付宝还是感觉到了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给其带来的冲击。开始新一轮跑马圈地,目标瞄准两个方向:海外和农村。近日,继iHerbMYBAG、日本乐天后,设计师品牌闪购网站Gilt也正式接入支付宝。据支付宝官方透露,目前支付宝海外商家已经达到2000家,可结算14种货币。今年“双十一”期间,支付宝陆续与海外购物网站开通直付合作。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支付宝目前在海外的用户规模达到1785万。今年“双十一”凌晨38分天猫淘宝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时,我们发现在线交易的有194个国家。

 

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将成为阿里巴巴未来重点布局领域。农村是互联网金融的蓝海。蚂蚁金服已经决定将触角开始伸向广大农村,支付宝必然如影随形。

 

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之一的第三方支付结算必须有电子商务平台的坚实客户基础,必须跑马圈地、扩充客户量才能有效益。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扩充自己的地盘。有消息称,多家海外电商在与微信支付洽谈合作,其中包括ebay。汇付天下、快钱支付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积极打通跨境支付环节。汇付天下与国外航空公司、国外OTA合作,打开了境外航空旅游市场。

 

总之,互联网金融的网络第三方支付结算业务必须依靠扩充客户量才能稳定发展,跑马圈地是题中之义。不过,支付宝由于有强大的电商平台,跑马圈地相对容易一些,而其他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难度就大一些,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