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4FRM班全体同学
记录:周劭君,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4FRM班
主持:习明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晚上18:30-21:00
地点: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校区5527
引言:自2011年我来江西财大工作,给本科生主持读书交流会工作,从来就没间断过。最早参加我主持读书交流会的学生,现在都已经在职场驰骋了。虽然每次读书交流会都办得不咋地,但总是始终坚持在鼓励学生读书。真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和这些学生一起交流切磋。只可惜每次刚互相有所了解,能再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就要说再会了。因材施教,谈何容易。
我之前总认为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思考的太少,是“学而不思”。但是,这几年通过和学生交流,发现问题原不在此。学生们不是思考的太少,而是思考的太多,是典型的“思而不学”。他们的想法很多,理想太宏大,目标太长远,是我所不能企及。从他们的读书笔记来看,所思、所想、所谈最多的就是“大人物、大故事、大道理”,而对“小人物、小故事、小道理”关注明显不够,大人物的吃喝拉撒远比小人物的平淡无奇更具吸引力。
其实,说到底,我们都只是平凡的人。
读《活着》有感——读者:万蕾 学号:0143293
每个都是这样活着,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差别也就是在那么恍惚之间。但是,很多人却又一本正经,想要在这短暂的一生之中,看出些许端倪。可是兜兜转转,最终也只是把自己绕晕了罢。一花草,一树木,每个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一世界。我悠闲的走过,可以品茗这一丝悠扬;你大步而行,只愿让残花沾染衣裳却怨叨落花无情。人们总是这样,一生便是在不停地抱怨着,顺其自然,云淡风轻,落得一个轻松自在又有什么不好?不然只会活得太累太痛苦。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做到面对孤独时处变不惊。就像书中的福贵。倘若换做是我们自己,那岂不是连整个世界都会崩塌?所以,不争不求,只要自己好好活着也算是另一种境界了。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么就只管过好今天就行了。就算前途无限坎坷,有着那一份淡然的心和好好活着的信念还有什么过不去呢?
读《百年孤独》有感——读者:周劭君 学号:0143308
读完这本书,似品过一盏浓茶。的确,文字的震撼力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孤独的影响力之强令人发指、令人深思——它无形中将一个家族推向灭亡。我认为人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它可能给未来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书中很多人物尽管在某些事上很能坚持,但很多角色在面对很多事件时都没能冷静思考,不能克制住自己,于是一幕幕的悲剧上演。这也就是这个家族最终灭亡的原因。人生在世,在生活中应克己以利人。这不仅是一种美德,也会为你的未来带来更多机遇。坚守自己的信念,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忘自己的初心。如此,你在人生中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
读《舞!舞!舞!》有感——读者:陈奕伊 学号:0143294
一开始选择看这本书纯粹是被它的名字所惊艳。但随着对这本书的慢慢深入,我发现它的文字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张扬、极富感染力,反而是平淡的,并且透露着怪异的超现实感。但是村上春树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吸引着读者不断往下看并最终陷进去。就像现在的我,初入大学,在许多新奇的经历里逐渐感受着这个社会的复杂性。我还会是以前的自己吗?我想是不会的,人总是在慢慢成长。但如何防止自己深深地陷进社会这个泥潭里呢?我想不断“跳舞”就是个很好的办法,舞出自己,舞给世人。
读《杰米·戴蒙的金融帝国》有感 ——读者:许蓉 学号:0143311
巴尔扎克曾说“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杰米·戴蒙无疑就是巴尔扎克口中的天才和能干的人。已在花旗创下人生高峰的他被狠狠甩下,在第一银行开始了他攀爬又一高峰的旅程,摩根大通的辉煌光芒无疑比在花旗所创下的更为灿烂,更为耀眼。挫折是漫长的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荆棘,我们要敢于面对它们,学会坚持。尽管你会被刺得伤痕累累,但当你达到最高峰时,你会发现伤口早已结痂,它们并不是丑陋的化身,而是你成功路上的军功章!
读《呼兰河传》有感——读者:张婷 学号:0143328
很早就听过萧红,对萧红的描述都是“寂寞的”萧红。当时以为萧红是寂寞的是因为她坎坷的感情生活,老师对她的描述也是离不开她的感情生活,但是从这本书,我看到了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年年种着小黄瓜,年年玩些蝴蝶,蚂蚱,蜻蜓,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一年之中,很规律的过生活。连节日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单调而呆板。萧红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种的寂寞环境中过去的。在她心中留下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我从中看到了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都是一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怜虫。
读《小故事大经济》有感——读者:陈宇轩 学号:0143289
最近这段时间我阅读了《小故事大经济》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内容十分简单,但我却从中收获良多。这本书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引子,从一些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延伸开来,通过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故事来浅显易懂地告诉我们经济学道理。从这本书中,我收获了许多。首先,书中简易的故事使我对西方经济学充满兴趣,它使我不再惧怕经济学。其次,那些小故事也给我很多启发,使我在平时微观经济学的课程中变得游刃有余。总之,这本书使我爱上了经济学!
读《彷徨之刃》有感——读者:汤蕊嘉 学号:0143315
父亲为了替惨遭不良少年蹂躏致死的女儿复仇,杀了其中一人后逃亡。这只是个极为常见的少年犯罪故事,但故事的落脚点不是谴责家庭教育,也不是谴责社会教育,而且对忽略受害人家属感受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反思。记得东野圭吾曾说:"关于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如果非要说,其实就是将心中涌动的莫名情绪诉诸笔端。我曾努力想写一部娱乐性的作品,最终还是写成了沉重悲伤的故事。但如果写得过于轻松或明朗,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就我而言,其实阴暗悲伤的结局并不适合我们去拜读,但它却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到底法律保护的是谁?虽然本书的推理性不强,但情节峰回路转,结局出人意料。的确值得一看。
读《梦的解析》有感——读者:徐子烜 学号:0143334
我想说,梦是一次对自我的探索与发现。我们的梦总能反映我们内心的愿望,有些梦所表达的愿望是简单而朴实的,仅仅是与生活中的冷热吃喝相关,但是有些梦却令我们惊诧,这些梦也是我们的愿望的一部分。有时我们无法面对它们,因为它们中的一些与暴力(杀人)或色欲有关,这些梦正是我们最受压抑的欲望的表达。东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些不同中,中国的性观念尤其受到压抑,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梦与那些有违道德伦理的色欲有关时,就会深深的蒙上一种负罪感。这些只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我们持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它们,虽然文明的社会理应远离暴力与色情,可这些被压抑的愿望却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当这层潜意识中的欲望浮出,不正是一种自我的认识与反思,不正是我们一次发现自己的机会吗?梦来自内心,我们思索自己的梦,就是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探索梦,就是探索我们自己。梦中有另一个自己,另一个世界,那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另一种人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读者:张文 学号:0143317
初读此书只是着眼于书中的具体情节,为之悲伤,为之感慨。那时并不会在意故事背后的东西,如今再看,又是一番别的滋味。悲剧的发生也许都是注定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而作者想要表达的也许就是这个黑暗不公的社会吧。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就是人物的抗争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凭着梦想与信仰就过完了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或许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毫无斗志,无所事事。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那么一次两次为了自己的梦想信仰去战斗,抓着机遇,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人终会成长的,而这本书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过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悟,只因为经历的更多了。
读《三体》有感——读者:万辰皓 学号:0143335
无尽的求知欲一直是人类的永恒特质,对于外星生命孜孜不倦的探索联想也印证了这点,人类总是自诩万物之灵,慨叹茫茫宇宙,伶仃孤苦。建立雷达矩阵,发射探索卫星,寻友之旅也算是煞费苦心,但如果真的并不孤单,对于人类来说真的是件好事吗?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就算人类怀着单纯的 好奇接近宇宙,对方接近我们的动机未必如此。而这种情况在对方先与我们接触的时候更为严重, 先于我们说明科技优于人类,与人类接触说明有利可图。而小说讲述的便是这种情况,先不论黑暗森林法则的合理与否,小说本身已为外星生命探索敲响警钟。当我们将狭隘的眼光从地球拓展到宇宙,我们的人文主义,人本价值,价值观,世界观,都可能随之改变,而改变后的影响,积极还是消极,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它还没有改变。
读《基督山伯爵》有感——读者:李尚文 学号:0143277
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物真的如同小说里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只有一种处境和另一种处境的比较.必须想到过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乐."那时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胸襟啊!那时历经磨难后得出的人.
是的,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将等待与希望融合在一起,学会等待让我们找到最佳的方法将困难击败。充满希望,能让我们有了动力。在困难中生存下去,击败困难!!也只有体验了失败才能让我们吸取教训,让成功更上一层楼!让自己也属于一个像基督山伯爵那样理智,勇敢地青年。
读《菜根谭》有感——读者:徐颖 学号:0143302
《菜根谭》是一本探寻人生处世哲理的名著,看了之后容易引发我们的思考,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读这本书能让我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让我在困顿的时候得到心灵的慰籍,我觉得看这本书不仅仅只是读句子而已,其中也有很多道理是我们早就懂得的,而想要真正体会这本书必须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是带入到哲理中去思考,用自己知道的哲理行为处事,这才算真正的理解。我分享了书中的六句话都是和现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在学习能力之前,先要培养自己好的品德,这会是让我们终身受用的。
读《山居笔记》有感——读者:刘梦贤 学号:0143316
那是“文革”时期的一次出操,因为学校早已停课,出完操后什么事也没有,造反派抓住唯一能体验掌权威仪的机会,想要好好羞辱”逍遥派“。在一个严冬清晨,造反派抬着几张耸着被窝的床出来。但是不能强迫这些”逍遥派“当众钻出被窝穿衣起床,因为会显得他们太排场了,于是就让”逍遥派“这样躺着示众。后来觉得情景不对,又抬回去,被抬进抬出的人中,至少有两个从头至尾竟然没有醒过。被老师上课点名就像是在同学面前示众,每次都会感到一阵心虚,我也知道了为什么会有些人粲然一笑,被示众者要是没有示众感觉,其实不再是一件羞辱的事,甚至于是件享受的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常受围攻的人名誉未倒,而那些批判专家劳苦半辈子都未能为自己争来任何好名誉的原因了。借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让他们站在寒风中慷慨激昂吧,我们自有温暖的被窝,乐得酣睡。抬来抬去,抬进抬出,辛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