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激活市场,不如建立开放,健康,高效的市场


   10多天前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加之之前的定向降准,变向降准,货币政策出现了一定的放水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即全面转向宽松,只是长期改革和短期增长兼顾的一种选择,主要表现在没有全面的降准,而是采用定向,变向的手段,利率下调也采取非对称的形式,特别是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同时,下调了贷款的利率,这说明政策出台是非常谨慎的,同时考虑也很周全,缜密的,这反映了中央对改革和发展的态度,市场不应过度解读,另外一方面快到卸任时点的周小川行长也不会因最后任期内而留下骂名。

    货币政策的调整无疑就是针对当下经济下滑而采取的应对之策。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尚未转变的中国来说,促进经济增长,还需延续老路即扩大政府投资,激活存量资金,以使更多的资金,特别是闲散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中,所以之前我就撰文指出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来看降准远优于降息,因为降准就相当于直接向市场投入流动性,这些资金无论流入到实业或者虚拟经济,都会带来行业的短期繁荣,而降息的作用是间接式,一方面通过利率下降倒逼储蓄搬家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但这次非对称降息就使得此目标难以达成,另外一方面降息整体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使得企业利润空间增大,从而使个人和企业投资意愿增强,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从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定向变向的降准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而降息反而立竿见影,所以应证的一句话,猛药效果会立竿见影,而微观上的小打小敲,小修小补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比如说股市在接连突破前期高点的情况下,市场热情被燃起,投资者信心在慢慢铸就,今天上证综指和增幅再创新高,但正如前天吴敬琏老师在搜狐财经年会上指出连规则都没有树立起来的股市怎么会牛起来呢?而之前就不断上涨的股市我就提出警示风险,注意股指上扬所带来的红利以及背后的陷阱。

    楼市和股市永远是两个巨大的蓄水池,同时彼此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近一段时间楼市的表现差强人意,这也客观上带动了部分楼市资金转移到股市,加之政策面的推动,沪深两市出现连续的上涨,不知道这是否是决策层的本意?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决策层希望激活市场,但是不是依靠撬动股市,进而激活市场?我想当下股市走势是之前决策层都未曾预料到的,或者只是政策的一个副产品,但是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可能被投资者有所放大,我的观察是后期楼市若有回暖,加上市场后续资金跟进的速度放缓,上涨的股市面临了巨大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我想降息的出发点一方面减轻购房者的利息负担,维护年关的社会稳定,保障其正常的消费,另外一方面就是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再生产,追加投资的积极性。

    如果政策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激活股市的话(因为股指从数字上看被低估,但是也要看到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经济基本面,希望通过激活股市来达到盘活存量资金能带来短期股市的繁荣,但是能走多远不敢说,后续股份公司若不以此为契机革自身的命,证监会不革上市圈钱的上市公司的命的话,股市不可能长期吸引资金,只能是短期的投机所,闲置资金临时炒作的场所,而对不明是非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享受短期的红利的同时,留置于股市的资金慢慢被蚕食),更一般来说当下这种激活市场的方法是很粗糙的,因为它只是通过激活闲置资金入市,而没有改变原有的各种增长方式。事实上市场缺乏活力并不是因为缺乏流动性,实际上之前几年已经投放了天量的流动性,但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所以要认识到市场并不是没有资金而投资减少,反而是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使得资金闲置,其实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资金闲置,都想在资金安全的情况去追逐更大的利益,所以一味的保增长而粗糙的激活市场无疑使更多人,更多资金深陷火坑,而且由于中国许多人的赌徒心理而前仆后继,到头来为市场缴了不少学费,可是真正的市场却没有建立起来,与其这样,不如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即为建立一个开放,健康,高效市场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比如更多减少行政审批项目,降低税负,杜绝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吃拿卡要,开放更多的市场,帮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并融入市场,展开竞争,通过扩大市场广度和深度,来吸引和容纳更多的资金,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推动市场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为建立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