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乐于花钱,为什么?福利国家更是如此,虽然税率很高但其居民并没有感受到税负很重,均衡、持续的经济发展状态使得人们认为这很有必要。但从普遍意义上讲,这增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上的影响力,政府虽然担负“守夜人”的角色,但是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一样,不可避免的在职责范围内希望增加其分量。
由此,凡切合此意的主张在政府间均会受到欢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便是其中之一,施蒂格利茨的加强政府调控的主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政府花钱不必然一定改进经济发展势态,同时,相反的,自由市场经济认为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满足人们的需求并增进生活质量。毕竟这取决于社会流通商品和服务的增加亦即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加,为此目的,市场必会因应改变生产方式。凡个人不再自给生产的,必会由家庭作坊进而企业代而行之;凡是由技术变革引起的,其组织形式必因应变革。
在上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相当有限,它所能做的是处理企业代而行之的、强大的生产力所附带而来的其他影响,比如无法参进企业的个人如何生产,或者企业强大的生产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实际上,政府投资必加强公权力与资本结合的趋势,社会问题的解决将会成为没有止期的事情。而且,如果一国或者一地的社会福利设施达不到支持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条件,当政府花钱的时候偶则正是让未来人们埋单的开始,人们在将之称为繁荣之时正是要让自己付出更多血汗之时。
如果出于满足社会福利的初衷而来,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和额外的服务,而这要由政府投资加以提供,将会遇到如下情形,消费者虽有厌恶但不得不接受,或者消费者觉得可免可不免但却要付出费用,这便是政府花钱的一大问题。医生诊断病人,是对症施方,应病人要求提供服务,这便是自由经济社会中政府的角色,与上述情形大不相同。无论怎样的政府均会是各方博弈的地方,所以一般花钱会基于“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只是在顺序、优先权并因之而来的经济发展时序上的变化造成不一样的结果。
投资的权利分散在居民的手中,可以将风险降至他们能够承受的水平。虽然在预期、讯息上不存在优势,但经济周期便是由投资的行为推动和预期。就此而论,且投资是覆水难收的,一旦不能切近景气必会影响人们可以预期的收入。
所以上述也有不可行的方面,由此可知投资机会的自由和平等,并不必然就有相当的能力和态度,政府可以避免人们的能力差别,使得人人获得大致上公平的服务。从另一方面考虑,人们由此在博弈中得到的公平,即大致相当的损失会得到一种平衡。但从长期而言,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体制并非善治,政府并不能使人们的能力达到一致,也不能保护那些没有投资能力和机会的人们。综合上述,如果政府能够为人们投资开具充分而务实的保险事业,而不单单是代办则更能够达到福利国家所设定的目的,并比之私人的保险事业更具基础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