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思考力的两套“装备”


 

心理学家、思想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曼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慢两种做决定的方法。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靠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快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做捷径,通过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系统1,是快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

 

人们在审视自己和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作决策,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什么。看待别人或者周边环境时,则容易采用系统1。

 

系统1的自主运作能够诱发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框架、设置路径、提出方案。

 

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但正是它形成了人们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既是系统2清晰理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系统2进行深思熟虑并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决定人们思考基础的是系统1,决定人们思考质量或者水平的是系统2由此也可以推论,那些在平时无所用心,对周边环境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的人,既无以积累更多印象和感觉,无以形成各种初步的理念,也无以形成深思熟虑的思考力和决策依据。

 

系统1与系统2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对环境熟悉的不同程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年少时系统1更多地主导,随着年龄的上升,系统2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一旦随着见闻、经验、记忆的积累,系统1再次顽固地发挥作用。刚进入新的环境,系统1更多地发挥作用,对环境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2作用必然会上升。

 

“前敌指挥”需要临机决断,必然要求它有极强的系统1能力;“总司令部”需要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复杂而又严谨的决策,系统2占据更重要地位。

系统1与系统2也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经过专门修炼的系统2既对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诱发的联想有抑制能力,同时又使得系统1的反应能力和水平维持在更高的层次上,为系统1装上一双慧眼,让系统1接近“急智”―――快速产生智慧的能力。

 

系统1的修炼主要基于用心和聚焦,系统2的修炼主要在于专业化、规范和程序化。系统1作用于系统2,反映在不脱离实际,少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系统2作用于系统1,反映在产生接近真相、具有理性价值并触及本质的直感。

 

系统2是按部就班的思考行为。首先,你会从记忆中重新提取过往学习和积累的相关专业知识;然后,开始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很不容易,你得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对哪些问题、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同时你还得形成并记忆思考过程的各种结论,并让各种结论相符支撑和整合,不断剔除无用或者错误的结论。这个过程是脑力劳动,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进行―――这也是慢思考的一个特征。

 

系统1发生作用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不会出现肌肉紧张、瞳孔放大、血压上升和心跳加速。而系统2发生作用时,这些都会出现。只有当结论出现后,一切才会回归正常。

 

所以你会发现,系统2过多发生作用的人,心脏(容易出现疾病)、皮肤(容易衰老)、头发(脱落或者变白)。而那些表现得没心没肺的人或者能够快速决断的人,则不大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而最让人郁闷的是,有些人经常苦思冥想,自认为已经深思熟虑,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系统1的束缚。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指的就是这类人。

 

因此,决定思考力的要素包括:学习力、知识力、专注力、信息力、经验力、记忆力和分析力。而让这一切待续形成积累的基础是,明确且受意志控制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