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开放协调 优化城市功能
陈柳钦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一般都是人口与生产力高度密集的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协调组织的市场及行政作用,其发展对周边的资金、信息、技术和人员等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日益凸现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重要性,经济功能是城市的主导功能,反映了这些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分工状况,体现着城市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城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心脏所在,而基于功能导向来发展城区经济的优势产业是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经济要素的有效配置,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其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活跃区域经济。城市空间结构决定城市功能模式,而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以及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城市功能的空间结构。因此,区际开放协调是提升城市价值和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途径。
与周边地区的协调
城市带和城市群是相邻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集群分布在同一城市群内的相邻城市,这种现象很普遍。相邻城市要素禀赋相似,城市功能状况相当,通过城市间的功能协调能共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群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密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维联系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得以实现,这是城市群体空间功能联系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城市群体空间的产业形态表现出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集群经济并行不悖、交错发展的新趋向。从而,城市群体空间内部产业整合的方向不仅在于形成垂直分工的产业链,水平分工的产业集群将日益成为城市间分工的主要模式。例如,组团式城市群就是走出传统的高度集中、大一统的城市规划观念,按照局部与整体协调、分工与整合相统一的城市发展新理念,突破原有的城市空间,根据地缘特点将城市整体功能分解为相互联系的不同局部的组团功能,实现城市功能在大空间上的重新整合。组团式城市的出现扩展了城市的空间概念,特别是在现代的交通、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可以使高度集中的城市功能进行分区设置,形成明显的分区特色,同时也不影响各分区对城市各种功能的共享。由此形成了大空间范围内多元功能相互组合的现代组团式城市。
区域协调
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和城镇体系而言的,对与一般城市来讲,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从区域的角度上讲,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极核点:从规模上和结构上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中心城市就要发挥自己增长极的作用,通过自身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与周边城市加强资源、市场、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其他城市主动向都市圈经济靠拢,逐步形成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市圈的出现,改变了资源配置的空间,形成了都市圈中不同类型城市之间优势互补,扩展了城市间的社会分工体系,使产业要素在更大空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圈成为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和地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区域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都市圈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大城市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企业?原因就是公共设施、产业生态链等配套比较完善,还有周边产业的支持,产业之间可以实现互补,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区域要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需要有一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否则难形成固定、强大的产业集群。只有强化中心城市的市场和服务功能,成为功能完善的服务中心、繁荣活跃的市场中心,才能够带动周边城镇的共同繁荣。如能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前瞻性地统一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发展规划,有意识地引导中心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区实现对接,则无疑既有助于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也有助于城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增强。
全球协调
城市功能全球化,既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又是一种取决于多种因素综合渐进的过程。经济全球化进程使现代都市及其城市群的中枢作用非常突出和显著。现代城市群的本质特征是拥有全球的控制能力,随着全球化影响的逐渐深入和更加广泛,现代城市群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显著。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将越来越控制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运行,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将进一步逐渐演变。现有的具有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等作用的综合性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海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美国中部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城市群,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日益考虑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发展中国家通过城市功能有针对的调整,以集群的形式接收国际产业转移,是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途径。由于区域和全球化的联系日益增强,区域创新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要与其它地区和全球产业价值体系相融合,使创新要素在跨区域和全球流动。城市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的髙附加值环节攀升,城市产业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系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