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家长给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到学校,竟然被老师责令“整改”,言之“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这则网帖让围观的网友震惊,争议之声四起。被视作俭朴象征的“补丁”,如今竟然和“脸面”成了一对矛盾。家长如是发怒:“老师说我孩子影响学校形象,我给孩子穿补丁的裤子怎么了?怎么就破坏你们形象了?”由此,引发一些担忧、思考与感慨。
如今的社会,很难看到小学生穿补丁衣服了。倒是能看到一些大点的学生穿那种故意弄破的牛仔裤,或者故意“补”上去的时尚补丁。但有两种可能是不能排除的,一是个别贫病困难家庭还不能完全丢弃补丁衣裤,二是有心计的家长从培养孩子简朴的角度出发,刻意在孩子面前露穷,适度让孩子穿点补丁衣裤,以培养孩子的底层心态的“耐受力”和穷则思变“动力源”。无论是那种,老师都不能把补丁和面子对立起来,搞什么责令“整改”。否则,就会在学生中造成鄙视贫穷、笑话节俭的扭曲心理。其恶果我们可以从刚判无期的原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的下面这段话里得到佐证。
“我从小苦日子过怕了,内心对富裕生活有向往,虚荣心强,好面子”。上初中时,一次迎接外宾活动深深地刺痛了刘铁男。“当时我们在长安街列队迎宾,开始我作为学生干部站在第一排,但外交礼仪人员检查时,因我穿着带补丁的白汗衫,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我调到最后一排。”刘铁男说,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觉得穷就没人看得起,就会被人轻易伤害,就没有地位,就没有尊严。虚荣、好面子的思想开始在他内心深处滋生,为儿子远离补丁衣服的思想开始膨胀,也就奠定了其现今的人生悲剧。
现在回过头来看,少年刘铁男经这么一“点穴”,伤到了“精神元气”,日后又没得到调理和温补。如果当时有家长或老师关注到了,说些如“在哪里都是站,后排也得有人站。咱不稀罕人排队在哪里,咱要的是精神的升华,要的是站学习的头排、人格的头排。能将此化为动力的人,就有希望站上人生的头排。”适时的给其思想打上个“补丁”,恐怕就能避免站今天受审的头排了。
由此看来,“补丁”没什么属性,重要的是我们家长、老师引导学生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它,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艰苦朴素美德的外在展示而引以为豪,也可以当成一种因“穷”被人小瞧的耻辱。遗憾的是现在的法律没有追究“价值观教育”责任的条款,故尤其需要呼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要因此而忽视了关乎孩子一生的“价值观”、“贫富观”、“致富观”启蒙教育的“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