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通过批评和前瞻性降风险


国内对于技术创新的方法主要是学习模仿硅谷方法,比如通过头脑风暴方法,比如在硅谷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即时捕捉硅谷最先进技术为企业所用。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只能让企业成为硅谷的跟风,永远做不了技术创新市场上的一哥。笔者认为,企业创新通过批评和前瞻性来降低风险是一条可行方案。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是不听不同意见或批评意见,导致在伊拉克战争上的失利,后来替换成罗伯特.盖茨。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就设有进谏的士大夫,历史上就有兼听则明的结论。

 

同样,企业创新也需要设立批评的岗位,专门给头脑风暴挑刺、泼冷水、鸡蛋里面挑骨头。笔者建议这个位置留给研究同行技术的分析师、研究员比较恰当,给他们薪水就是要提各种不足的地方。

 

另外,企业需要设立前瞻性岗位,这是专门预测世界经济前瞻性、企业行业前瞻性、企业创新方向前瞻性、企业创新技术项目前瞻性等的分析。笔者建议这个位置留给世界宏观经济研究专家,要求该专家研究本企业行业、竞争对手、世界市场对企业创新技术项目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多久的分析预测。

 

笔者认为,很多企业家对于技术性、细节性的专家过于重视,对于世界宏观经济专家、预测性经济分析专家缺少重视,变成企业家是一个瞎子。仅仅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是有限的,而世界变化是复杂的。

 

美国之所以陷入伊拉克,就是因为缺乏对伊拉克市场的研究、了解,才不能拿下伊拉克。现在,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伊斯兰国的袭击为何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俄罗斯的激光短程炮弹能够击穿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坦克和装甲车,所以,美国并没有仔细研究伊拉克问题的真相。最近美国换国防部长,哈格尔离开,卡特即将上任。实际上,历史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是没有仔细研究伊拉克真相,而且不听异见,结果后来换了罗伯特.盖茨担任国防部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把批评拉姆斯菲尔德的将军等异见人士观点当做参考而非拒绝,那么就会明智。

 

企业创新由于行业分析师、研究员和世界经济学家均没有股份,不存在利益上的切身问题,只有客观性分析。

 

一个聪明的企业家,需要利用好批评意见,最好需要鼓励下属对上师进行意见批评,这才是导致兼听则明的效果,有利于把事情真相搞清除。

 

周小川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期间,通过紧货币政策打压通货膨胀,但是2008年初猪肉、食用油价格意见涨不动了,就是石油价格在上涨。应该讲可以放松紧货币了,但是,周小川依然冲进货币,后来200810月爆发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周小川为什么没有听进反对、批评的声音呢?

 

很明显,一意孤行是犯错误的基本原因,但是,批评和前瞻性的位置设立,是避免一意孤行的关键机制。企业创新离不开批评和前瞻性的左右护航来降低风险。

 

作者简介:吴东华,知名经济学家,创新专家,服装战略专家,预测欧美元专家,经济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前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研究员、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提出解购论淘汰并购论,提出综合创新超越技术创新,抛出第四驾马车,指导过美国大使馆、伦敦ARM、法国ENSAAMA、巴黎O.G.F.D.I、德国《明镜》等国内外数十家机构,网络搜其《全球缺乏“离岸”经济创新认识》、《企业综合创新将赢全球10年》、《谁在忽悠中国企业创新》、《世界100强企业为何大量衰退》、《李克强创新乘法还需整合和综合创新》、《企业创新需接14个地气》是创新最好研究,被指导企业业绩能年新增50%100%200%300%不等,详见吴东华网易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