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狂欢与风险


上周五,中国各地迎来凛冽寒冬,但这天的中国股市却是热得发烫--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万亿大关。其实,早在上周,中国股市市值就超过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股市。

 

量价齐升下,市场一片欢腾。各机构解读后市热情洋溢,如万亿成交开启大牛行情,大牛行情继续加码;如中国A股上万点才算进入国际俱乐部;震荡回调都是满仓良机。当然,也有一些逆向之论,如中国再现20年前股疯,广大散户恐成炮灰;牛市基础尚不稳固,天量震荡或暗示下周变盘,等等。

 

中国股市的牛熊逆转与涨跌轮回,老股民们都曾悲喜交加过。好行情固然可喜,但广大散户能够在行情中获益的又有几许?股市风险,在于众人看到了股指狂涨“好”而众人追捧而使行情好上加好。股市众生,盲从者众,理智者少,这波潮涌般的行情过去,裸泳者必然是众多散户。

 

华尔街金融危机后,各路投行大佬和金融掮客们,也都纷纷慨叹,炒股赚钱大抵都是镜花水月。当然,股市融资,总有赚钱的大佬,譬如“股神”巴菲特,但巴菲特毕竟只有一个,各国“股神”也是极少数投资者。’因而,无论中国股市还是其他市场,狂欢的也许是众多散户,但反智的也是他们,赚到手的只是那些运气卓然、智慧独具和资本雄厚的极少数“股神”们。

 

当然,以往中国股市因为监管失序和违规操作,众多散户更是成为股市“吸血鬼”的吸金对象,懵懂无知中就被套牢。股市的投资风险,变成了投机赌局,众多散户只能欲哭无泪。

 

还是回到中国股市就事论事。中国经济下行的颓势依然,经济新常态已成定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将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宏大的一揽子战略性的经济决策。2014年改革的节奏还要持续下去,十二五的收尾之年也需要更为彻底的调结构以辞旧迎新。

 

已有舆论放话,来年中央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市场更期待的是,决策层在货币政策上能够有大的开合动作,这种市场期冀恐怕才是股市狂飙的原因之一。上月中旬,沪港通和央行不对称降息接连而来,但其对股市的催化效应和这波强势涨情之间有个间隔。这意味着,市场从对政策利好的犹豫观望转变为笃定期待---认为中长期的货币政策还会适当宽松,如降准和再降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个时间节点,若来年货币政策有相应放宽方向,这波牛市行情或许还会在震荡中持续一段时间。若货币政策并无积极信号释放,股市也可能会短期“偏执”。今年以来,各大机构和舆论就一直预测货币政策会更大幅度地放宽---虽然事实上只是定向降准的“微刺激”。但是,央行突然的不对称降息,又激起市场对后市货币政策开放性的笃定联想。加之宏观经济依然处于下行调整中,还有欧日两大市场通缩态势下货币政策放水的综合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宽松似乎是板上钉钉。

 

牛股行情,大抵就建立在这样的中长期利好政策逻辑上。其实,更合中国牛市逻辑的在于两市低迷后的反弹,而对于后市政策的盲目乐观臆测,则充溢着太多不确定的风险。

 

如果说基于跌久必涨的逻辑,这波牛哄哄的行情也该歇歇了。当国内网民扎堆入市撒钱时,据125日援引基金跟踪研究机构EPFR的数据显示,在截至123日的一周里,外国投资者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基金中撤出21亿美元,造成这些市场连续第二周资金外流。另据澳新银行编制的图表,仅仅从中国股权基金撤出的资金就有22.49亿美元,是三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外资撤离,内资进入,是旁观者清还是当局者迷?

 

股市预测很诱惑人但也同样迷惑人,如果说各大机构、舆论场和股评员,能够算定股市走向,这个世界可能到处都是股神了。吊诡的是,大的机构投资者或许是理性的---哪怕是投机的理性,但广大散户却往往成为反智的紊乱消息跟从者。他们的信息为真恰恰构成了股市或牛或熊的基本面。这样的基本面往往和宏观经济背道而驰,但却源于以讹传讹的所谓政策利好的各路消息。

 

投资者入市,还是要谨慎为妙。遭逢大牛市,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大赚一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