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唱千年的紫阳民歌走向国际影坛


 

让传唱千年的紫阳民歌走向国际影坛

 

李向红

 

    一部全面反映我省安康紫阳地域文化风貌的全景式电影故事片《郎在对门唱山歌》,由陕西一路阳光文化传播公司与紫阳县委、县政府携手打造,仅用了5个月时间摄制组就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目前电影拍摄工作正在安康紫阳有序进行,全片拍摄将于12月中旬在当地完成。安康紫阳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将被真实地搬上大银幕,以主流文艺片的姿态呈现给国内外观众。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文化强省目标,省委宣传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我省艺术创作硕果累累,电视剧《保卫延安》、《关中女人》、《关中枪声》,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等为代表的陕北题材、关中题材优秀剧目集中涌现,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关于陕南题材的影视作品却少有呈现。上世纪80年代初贾平凹小说《鸡洼窝人家》被改编成电影《野山》,并一举摘得了多项大奖之后,20余年来陕南题材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这不能不算是一个缺憾。当前,安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康高速公路通车之后,安康逐渐成为陕西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未来5年内,安康境内还将有8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和一个中型机场建成,安康已进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时期。电影故事片《郎在对门唱山歌》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实名实地实景的拍摄手法,以全新的视觉,将一个山清水秀、景致如画的紫阳、安康,呈献给广大观众,打造出一张崭新的陕西文化名片。
    原汁原味紫阳风情
    素有“歌乡”、“茶乡”之称的紫阳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歌之乡,著名的富硒茶产地,“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的杰出代表,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紫阳民歌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首民歌。这部影片是国内首部允许以自然县县名命名的实名制胶片电影。原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是出生在安康紫阳的著名作家李春平,为家乡量身打造的文学作品,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媒体称“这是作家为自己的家乡打出的一个大广告”。电影故事以安康紫阳为环境背景,以青年男女刘小漾、冯冈、张学锋等的爱情遭遇为主线,以对于紫阳民歌的弘扬和开掘为辅线,表现了当代青年在人生转折时期,面对社会和事业、情感与婚姻的艰难选择,弘扬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是一部具有良好精神导向和艺术价值的电影剧作。同时影片以紫阳民歌为背景音乐,以《郎在对门唱山歌》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始终,表现年轻一代对伴随他们长大的紫阳民歌及其家乡的热爱。影片中人物对白皆以“陕西、安康、紫阳”出现,紫阳民歌皆由当地原生态民歌手表演,紫阳富硒茶、富硒水、紫阳蒸盆子、老城门、青石板台阶、安康瀛湖、西康高速公路、安康学院等被一一展现在片中,“安康紫阳”作为故事发生地以电影胶片形式首次被搬上银幕,填补了安康题材的电影空白,为安康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增彩添色,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知道中国有“安康———紫阳”这样一个吉祥美丽的地方,从而为紫阳民歌和紫阳富硒茶走向世界打开一条文化通道。
    全力冲击国际电影节大奖
    影片由曾获首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加拿大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都灵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等等的著名导演章明担任导演、编剧;摄影更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特聘客座教授、荣获多个电影摄影奖项的资深摄影师吴立晓担任并亲自掌机;美术师由执掌过《918大案纪实》、《结果》、《少林寺传奇》等多部影视剧的王汉军担任;在数十部影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的战友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冯国庆,在影片中饰演父亲刘在水一角;男女主角皆由新人担当,而启用新人正是章明的长项。雄厚的创作班底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采用未来跨时空的手法表现故事情节,既有民歌手演唱的传统紫阳民歌,又有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紫阳的实景,真实的山水、小巷、街道、大桥、古城门,唯美的镜头赋予了影片特有的诗情画意。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把世代口耳相传下来的紫阳民歌做大一些、发掘出来,利用电影这个高平台把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章明还坦言,拍摄这部影片的难度很大,剧情需要和实景相互补充,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常规的电影创作,希望这部影片能超越他自己以往的任何一部电影,同时不排除再次冲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可能。
    为保障拍摄工作顺利开展,紫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各个部门组织协调,予以协调配合,为影片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剧组主创人员专程赴安康市向主要领导作详情汇报。安康市委宣传部部长钟顺虎受安康市市长方玮峰委托,认真听取了汇报。他说,安康是陕西的一块绿洲,是西安的后花园,这部影片的出发点正契合于此,充分展现吉祥安康的绿色之美和文化紫阳的民歌民俗,必定会为宣传安康、宣传紫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康紫阳也将是这部电影的最大受益者,同时表示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将会从各个方面给予最大能力的支持。
专家交口称赞给予充分肯定
    为保证电影质量,剧组主创人员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严格要求,反复研讨,认真修改剧本,3个月的时间里章明四易其稿累计达20余万字。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的专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剧本以剧情加实地实景的手法来创作,抓住了紫阳民歌这一地域文化特色展开故事,具有鲜明的陕西南部文化特征,对于宣传陕西文化业有裨益,在近年的影视创作中又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思路。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组专家肖云儒、李星、张阿利、王炳文等对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地域风情浓郁、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单纯的电影剧本,整个本子单纯、爽朗、明丽,如轻音乐,富于青春气息,有可看性。剧作着力于陕西省紫阳县悠久而富于特色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在作品中进行了全面、自觉和系统地呈现,并将其作为剧中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性格形成的地理文化基因,思想和情感的维系核心来加以凸显,始终贯穿于前后作品之中,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例如,在剧中多次出现对于紫阳民歌、紫阳汉剧、紫阳老城、汉江、紫阳新城广场、紫阳富硒茶等传统文化、特定地域和特产的表现,既有亲切感,又有可视性,同时更是对于紫阳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播。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在故事的叙述中所融入的紫阳民歌的音乐元素,秀丽的山乡水色、老街、江岸的描绘,这种诗情画意、声情并茂的创作组合,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陕南紫阳的地域特色。这种声画组合,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赋予观众听觉的美感享受,使作品所要表现的意蕴得以升华。同时专家也指出了剧本不足之处,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剧组采纳了专家审读意见,并对不足之处做了认真修正。影片制片人、陕西一路阳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段鹏表示,电影拍摄完成后将在全国院线发行上映,并在CCTV6套黄金时间播出,摄制组还将携带此片参加国内外各大电影奖项及电影节的角逐,力争夺得荣誉满载而归。
    相信,《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部投资仅600万元的胶片电影,一定会成为2010年春夏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故事片。

(原载《陕西日报》2009.11.22
(作者:陕西日报社记者,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