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体制下的两岸关系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中共新一代领导班子将把中国引向何处, 令世人注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在外国人的印象中,可以用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国人总是饥饿的”。 经过江、胡时代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外国人中似乎流行着另一句话,那就是“中国人总是奢侈的”。 二十年前,许多外国人总是用虎视眈眈的目光看着那些漂洋过海、面目清瘦、来到异国他乡谋生的“龙种”, 害怕他们抢了自己的饭碗。而如今,许多外国高档奢侈品供应商,则纷纷瞄准了腰包鼓鼓的中国人,期待他们能给自己带来发财的机会。中国人都富得流油了吗?也不是,这只能说明有一小部分中国人确实富裕了,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了。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太大,让更多的中国人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显然是摆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面前的一大课题。习近平和李克强这两位“领头羊” 的名字,似乎也很合时宜地与时代的要求和期待相呼应。习近平在开场锣鼓声中,以其亲民近民的形象、“八项规定” 的演绎,赢得了不少掌声。而李克强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克” 一“克” 强势的利益集团,削有余而补不足,引领中国走上民主、均富的道路,则仍在观察中。
 
从新一届领导层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來看,中国似乎也已从“工程师治国” 时代走向“社科人文治国” 时代。中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再是以GDP増长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 发展模式,而是以节能环保、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精巧式” 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相协调,才能使国家的整体软硬实力、整体形象再上一个新台阶。
 
基于上述中国大陆“基本国情” 的变化,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和平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通过政治协商,设定一个两岸都能接受的“一中” 框架,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对于台湾而言,这边对你那边越是放心,你的“活动空间” 就越大。对大陆而言,借鉴台湾的民主转型经验,实现这边的宪政梦想,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民主、统一双贏,共圆中国梦,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景。
 
台商在心理上也要能够适应大陆“基本国情” 的变化,大陆不会像过去那样“狼呑虎咽” 接受外来投资,而是更慎重地选择。大陆的一些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的压力。台商应抓住机遇,发挥技术和熟识外部市场的优势,与大陆企业深度合作、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实现互利双赢、共同提升。
 
“先经后政,先易后难” 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基本策略。经过双方多年的努力,两岸实现了“三通”, 签订了经贸互惠协议,经济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化。而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交融合作,则有待进一步开拓。两岸互信融合的前景十分广阔,这将涉及到一些法规问题。台湾方面正考虑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方面也有一些法规亟待修订和清理,只有这些人为的障碍清除了,海峡两岸才能成为共享尊荣、共同提升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