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231)
20104-2-2
关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点思考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的书,也看了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书,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了新的思考。在本文中提出,供参考。
目前对于人的认识基本上还囿于传统的唯物主义一般理论概念,即人的认识源于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到认识,认识不断提高,人的认识不会完结或终止等。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有四个内容,即:
1)人在实践中认识的客观对象,包括人自身和人的认识以及认识的工具;
2)人的认识反映或仅仅反映认识对象的形、状、态、性、质等以及它们的统一;
3)人是运用各种认识工具,如概念、逻辑、文字、技术、艺术等反映客观事物的;
4)认识工具通过正确运用于认识实践而发展。方法论指导制约运用认识方法和工具。
在实践中认识的对象有外在的各种事物,也包括认识的自我主体和内在的认识以及认识的工具等。一方面通过实践,人不仅认识外在的事物,也认识了自己,自我也成为认识的客观对象。一方面认识的结果也作为客观的对象被认识。如文学评论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客观对象来认识的。再一方面认识所运用的工具如某些物理公式或数学公式和原理等也是作为客观对象予以认识,等。
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仅仅是反映客观事物或认识对象的形、状、态、性、质等特点,反映性、状、态、性、质等特点的变化。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认识对象的各种特点范围,永远不可能完成对于客观对象特点变化的认识。人的认识只有在将认识对象的各种可认识特点统一起来后,才可以得到提升。人的认识只有在增加认识对象的新特点后扩大范围。人的认识只有在把认识对象的某个特点作为认识工具的时候,才可以深化认识。人的认识往往会囿于或固化于认识对象的某种特点而偏颇。如许多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都局限于客观过程的某个方面,即革命中的某个形式特点或策略特点等,不可能完整的认识中国革命。
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是运用概念、逻辑、文字语言、技术、艺术等工具反映客观事物的。人的认识工具按照认识对象的不同特点组成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的认识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的领域适应性和特点针对性以及运用认识工具水平制约了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要用不同的概念和逻辑或文字和技术等。一方面主观的运用认识工具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认识的客观性即正确程度。不能够任意运用认识工具去认识不同的事物,如用自然科学的工具认识社会科学(许多自然科学家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正确),如运用针对具有确定性特点事物的认识工具去认识判断具有不确定性特点的事物等(如用现实的既定的观点判断历史问题)。不等于个人的文化水平高就会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更正确的(专家的学术知识工具的针对性往往不适应对象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所谓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即要使用有针对性的工具。
正确的认识受到正确运用认识工具的制约。一方面认识工具随着认识实践而发展。认识发展决定认识工具发展。认识工具发展影响认识的发展。如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也主导或促进了其他认识工具的发展。另一方面运用各种认识方法和认识工具的水平和效果要受到认识方法论的制约。方法论是认识并指导各种认识方法及工具在运用中的关系。新的方法论即统筹学方法是指导分析方法、综合方法、还原方法、生成方法等各种方法运用的认识工具。
以上思考供参考。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