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笔者在环球网上看到了一篇题为《中国梦的力量与潜力》的调查报告,读起来挺振奋人心的。报告认为,“中国梦”的吸引力未来可超越“美 国梦”。
据记者张建华披露,这一报告是英国WPP公司对中国品牌年度调查的一部分。
报告指出,“中国梦”提出的时间虽短,但在中国已经妇孺皆知,中国民众对“中国梦”的认知程度远超美国人对美国梦、英国人对英国梦的认知程度。
调查显示,有92%的受访中国民众知道“中国梦”,其中八成是从网上获悉。相比之下,只有81%的受访美国人听说过“美国梦”,而听说过“英国梦”的英国人只占10%。
报告认为,从个人层面来看,中国梦、美国梦、英国梦是相似的,三国的民众都最希望在个人层面获得健康、幸福和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但这个三国梦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中国梦是“个人梦”与“家国梦”的交织体。其中,个人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家国梦的支撑。
调查数椐表明,中国民众对“中国梦”的吸引力更加有自信。受访中国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理想国度”,但这种看法仅限于当前,有42%的中国民众认为,再过10年,中国将会成为“理想国度”。
在母国的全球影响力上,80%受访中国民众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一比例比持有相同观点的美国人都要高。但有44%的中国民众认为,10年后中国可以获得与美国比肩的影响力。此外,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中国人认为,将中国自主品牌推广到海外是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体现。为实现这个中国梦,中国年青一代正努力设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对于梦想的实现途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将个人努力排在第一位。但除了个人努力之外,中国人最重视“人际关系”,美国人强调“冒险”,英国人则偏重“运气”。
由此看来, 这个英国议会下议院发布的《中国梦的力量与潜力》调查报告,之所以认为中国梦的吸引力将超越美国梦,其比较的关键性维度有三,一是国家梦的民众知晓度,二是中国潜在的全球影响力,三是民众对母国“理想国度”的认同度。
从全球影响力上看,美国和中国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这是未来趋势的中轴线。美国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角力及其很快形成的欧洲新冷战,将使中美国力此消彼长关系的天平更多地倾斜于中国。普京在克里米亚公投、独立、入俄上的硬扛及其对欧洲政治版图的强力改变,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将起到一种“分势”的作用。俄罗斯取代中国成为美国优先应对的头号威胁,将可能为中国争取到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埋头发展、积蓄国力、以待时变。
民众对理想国度的认同是国基国本。44%的认同度——这个英国议会下院发布的调查样本及其结论,在中国庞大人口基数上也许只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个认同度又有多少的可信性呢?这也许还要被打上一个极大的问号,但不管怎么说,能英国议会下院调查出着这么高的认同度,都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当然,中国也不能沾沾自喜,也还要继续通过自身改革创造出这样的体制环境,努力使个人成功机会更加均等、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人民生活享受更加美满富足。中国的自身改革必须增生民主、严明法治、制约国权、保障民权,不要老是越俎代庖、替民做主,而要创造条件、让民做主。人民能够当家做主了,人民活得有尊严了,才可能更认同母国,才可能对母国的国梦更期待、更自信、更执着。当前,影响民众对母国理想国度认同的最大负面因素就是各种社会不公、体制不公、分配不公现象的不断滋长。中国只有从国民权力的再分配、再平衡的角度改革下去,才可能增生出民众对母国理想国度更多的认同度。
2014年3月23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