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是,都市圈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内,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积聚了大批产业集群、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初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区域协作分工格局。如纽约都市圈,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包括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区域城市化水平高达到90%以上,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20%,其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而在这些亮丽的数字背后,更值得关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而良性互动的背后支撑,则是优质高效的区域协作及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虽然被津津乐道的五大都市圈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发展成效,但客观地来评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五大都市圈的空间界定和发展成效,从总体及历史的眼光来看,只是一种水到渠成及综合因素作用下的自发性市场行为,当然其间也不乏一定的政策影响,人们很容易怀着一种理想化及完美化的意识去认定,但客观地来讲,当前所初步形成的都市群,其实还是“在路上”,在自发、自律的作用下,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引导下,不断完善和提升,脱离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抛开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影响、单纯从政策和策略方面谈促进,是不现实的,城市群的良性发展,是需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在市场作用和政府导向的双重作用下,水到渠成的过程,其间可以“浇水施肥”,但决不可以“拔苗助长”。
纽约都市圈在区域协同方面算是成效较为显著的,纽约的金融、费城的国防及重工、波士顿的高新技术、巴尔的摩的冶金、华盛顿因政治中心所引发的综合服务业等各具特色,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在都市圈内,制造业带、交通带、城市带也逐步融为一体,基本形成了多核心的城市群体系。经过仔细研究会发现,这种格局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历史的变更才逐渐形成的。拿纽约和波士顿来讲,19世纪中期纽约金融服务业的兴起,逐渐取代了波士顿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曾经席卷全球的共同基金发源地的波士顿,转而依托自身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走上了高科技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格局。其他的都市圈,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还是客观存在着产业布局雷同、区域协调困难、一体化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形。如日本,在东京湾长达200公里的环形海岸线上,分布着东京、横滨、横须贺、木更津、千叶、川崎六大港口,虽然中央政府对各个港口有大致的功能区分,但因港口分属不同地方行政区划,港口之间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整体竞争力不断下滑,为了提升东京湾港口的综合竞争实力,日本政府也思索了众多的解决办法,甚至包括行政体制改革,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依然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