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普京与默克尔之间的博弈(3月25日)


乌克兰:普京与默克尔之间的博弈(3月25日)

 

关键词:地缘政治  历史  乌克兰  克里米亚  俄罗斯

 

自从受到欧盟的引诱之下,乌克兰出现的一系列变局,最终结果是导致克里米亚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怀抱,这虽然还一直存在争议,也许也会有变局,但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这已经是一个阶段性的既成事实了。

乌克兰这场变局的内在因素是常年的东西摇摆以及亚努科维奇在任时候的懦弱与首鼠两端,而外在因素就是,俄罗斯、欧盟与美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拉拢乌克兰投入自己的怀抱。从近的方面说,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扶持反对派,让乌克兰出现战略方向上的迷失所造成的。从远的方面讲,是由历史造成的。

首先是亚努科维奇的左右摇摆态度,让全世界都公认,乌克兰在选择战略方向的时候出现了亲西方的姿态,这引起俄罗斯的反击开始,并使得乌克兰的局面就逐渐朝失控方向发展。

亚努科维奇的态度不仅激怒了普京,而且激怒了西方,西方煽动反对派通过街头政治的危机罢免了总统,并让其流亡,季莫申科从阶下囚重新回归政坛,临时总理是亲西方的亚采纽克,然后在动荡之中,普京直接以军事方式干预乌克兰,在乱局之中促成克里米亚公投,顺应民意地得到了克里米亚。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克里米亚半岛如一把钥匙插入黑海,而黑海与、爱琴海、地中海之间的水路链接,更使得历史上的沙皇俄国可以直接从南部进入欧洲,这条水路一旦被封锁,俄国就将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国家。所以不管是俄罗斯还是欧洲,都把此地当成必争之地。

乌克兰的版图大抵可分为三部分,西部以农业为主,很多人都去欧洲打工,所以希望通过亲近欧盟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便利,东方以工业为主,装备制造与军工领域特别发达,全球领先,更多受到俄罗斯的影响;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有60%以上都是俄罗斯族的人,更多的优势是军事,因为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与重兵就驻扎在那里。

黑海(blacksea) 是欧洲东南部和亚洲之间的内陆海,通过西南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与地中海沟通。黑海在航运、贸易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是联系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格鲁吉亚、俄罗斯西南部与世界市场的航运要道。北部沿岸,尤其是克里米亚半岛,是东欧人的度假、疗养胜地。

由于黑海是连接东欧内陆和中亚﹑高加索地区出地中海的主要海路,故此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黑海航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由中亚通往罗马的北线必经之路。尤其是对自17世纪开始崛起的沙俄王朝,黑海和波罗的海均是影响该国对欧洲联系的命脉。近代史中也有因为抢夺黑海的控制权而引发的战争和军事行动。

 

鉴于克里米亚在欧亚之间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就是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所争夺的核心,在200多年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前的历史上,就曾经爆发过九次战争。这个跟大清的乾隆同时代执政的女皇使得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东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

1774年,俄罗斯强迫土耳其签订了凯纳尔基条约,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实际是承认了克里米亚接受俄罗斯的实际控制,割让黑海北部沿岸的大片土地,并承认俄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1787年至1792年,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土耳其试图夺回1768-1774年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这一次,俄军在苏沃洛夫率领下赢得更加彻底,著名的伊兹梅尔一战中歼敌2万多。土耳其再次以失败者的身份签订和约。

根据1792年和约,俄罗斯最终敲定了克里米亚半岛、黑海北岸领土和库班地区的主权,在高加索巴尔干地区事务上获得了发言权。

在前苏联鼎盛的时候,1954年把克里米亚作为礼物“送”给了乌克兰,随着前苏联解体,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前苏联一直在走西方人所规划的私有化与民主的道路,但却没有获得西方国家所承诺的利益,反而使得前苏联在私有化的休克疗法之中不仅受尽屈辱,而且国破家亡。同时在实力微弱而坐视欧盟扩张与北约东扩中感受到威胁。

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借助能源优势迅速崛起,并试图重新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此举以及其政治生命的成败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黑海沿岸的事务之态度是否坚决。而且2008年8月,普京拥有在格鲁吉亚的“闪电战”成功稳定局势的底气,此番进一步的震慑就更是信心满满。

 

欧美很是希望乌克兰出现亲西方的政府,所以每当出现亲西方的领导人,就会加紧欧盟扩大与加快北约东扩进程,逐步蚕食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当领导人呈现亲俄倾向的时候,就扶持反对党进行武装暴动,抢班夺权。

外力的争夺使得乌克兰经济持续低迷,首都基辅的平均工资才相当于600元人民币。民众所需要的安稳生活并不是动荡的政局所能给与的。不管是来自美国、欧盟还是俄罗斯,任何一个外力的介入都是有自己的预期目的的。

虽然乌克兰政坛明星大体都是拥有亿万身家的富豪,但同时不得不仰欧美国家的鼻息而活。虽然欧美自顾尚且不暇,对于乌克兰的经济支持基本都停留在口头上,但这种蚕食从来没有停止过。

 

落后就会挨打,就会被漠视;强大就可以制订游戏规则,就会被尊敬。挨打的时候自然是需要有盟友与外援来帮助自己化解危机,而强大了之后自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力量。不管是在历史上的英国德国、沙皇俄国还是今天的美国,均如此。

美国在1997年从南联盟手中分离出了科索沃,然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把马岛从阿根廷手中“割让”给了英国。而俄罗斯呢?强大的时候既可以把克里米亚半岛如礼物一样地送给乌克兰,也可以通过武力的方式从乌克兰手中收回去,这就是国际力量的博弈。

 

普京是要再执政20年并塑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其做法无疑不仅有战略的前瞻性,而且有务实稳健的作风,有更强的历史使命感与对俄罗斯未来的责任心,不管是在南千岛群岛还是在克里米亚半岛,都拥有誓死捍卫每一寸土地的决心。

再看欧美那些国家,奥巴马的任期还有两年多,离任之后谁来接棒还很难说,奥朗德陷入新老女友替换之中难以自拔,意大利的经济局势更是动荡不安,学者执政总是有些教条和闭门造车之嫌,也只有默克尔的风格相对务实稳健,但普京与默克尔之间谁会更强硬呢?

默克尔要扛起的不单纯是一个德国,而是整个欧洲的重担,假如在这个重担上再加上一个乌克兰,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500万嗷嗷待哺的人民,这个在国内同样饱受争议的老妇人,难道还有余力跟普京抗衡吗?

 

从普京的角度,既然整个乌克兰受控于欧美的局面难以一劳永逸地扭转,能用相对稳妥的方式得到克里米亚,也算是得到实惠了。

不仅从地缘政治角度,从国家利益角度,还是从个人的政治生命角度,克里米亚都成为普京必然不能放弃的战略棋子。把克里米亚稳妥地收入囊中,俄罗斯可以用能源卡住乌克兰甚至整个欧洲的脖子,同时不放弃军事威慑的手段,可谓进退自如。

反观欧美的“制裁”,或者是“我不让你到我的国家来旅游”,或者是“我不让你动用你存在我的银行的钱”,或者是“我们开会你就不要来参加了”,或者“随便你怎么做,我就是不承认”,明显有些软弱幼稚无力的感觉。

再看普京的态度,从在边境陈兵8.5万的磨刀霍霍,到导演克里米亚公投,再到宣布克里米亚为独立的共和国,再到给克里米亚人颁发俄罗斯的护照,同时还下令尽快将克里米亚公民的退休金数额提升至俄罗斯水平,还开始了进行货币替换的过程。到2016年1月1日,货币体系暂时将使用两种货币。这一步步地都是落到实处的。

虽然在克里米亚事件之中,俄罗斯承受来自西方的压力与指责,但普京在国内的支持率却大幅提升,突破75%的支持率使得俄罗斯民众在这件事情上达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

由于克里米亚模式,乌克兰东部的克里米亚,让脱离前苏联独立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十分不安。它们境内也有相当数目的俄罗斯人口,种族摩擦也时有所闻。

 

由此,诸如贾春宝这样的人难免畅想克里米亚解决方案对中国的借鉴作用:中国周边的比如蒙古、琉球群岛、甚至朝鲜半岛、台湾岛等等,都与中国有历史上割舍不断的关联,都可以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不管是美国对科索沃的模式,还是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模式,以及英国对马岛的模式,都或许会对中国解决历史问题具有参考作用呢?当然这种参考与借鉴,更大的意义上是建立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之上,也决定于在彼时执政的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与魄力。

 

贾春宝

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