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简介明快和百姓可以解读的兴致
李华新
当不少人感叹“政府工作报告难懂”的时候,2014年的总理工作报告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让人耳目一新。(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城镇化过程中防止“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显示了这届正是个干事和能够干事的政府,而且是面对困难有办法解决的一届政府。对于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有媒体采访了起草报告的相关人士证实,总理自始至终参加起草,要求“做不到的不要写”。报告每一句话都是千锤百炼的,背后都有比较深的含义,可有可无的话基本上都拿掉了。
这样的义愤报告的出台的确是带有非常鲜明的李氏风格。而其中的这些话,都是平时总理常说的。而且是非常的生动和容易理解。而且是报告的风格。总理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专家、学者、企业界民主党派、群众代表的意见。总理强调,所有提出的意见,起草组都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吸纳。实在不能吸纳的,都要做出说明。报告中间的每一个字都费尽了心思,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反复琢磨。因为篇幅有限,所以每一句话都是千锤百炼的,背后都有比较深的含义,可有可无的话基本上都拿掉了。
一份经过千锤百炼的报告,凝聚了总理的心血,更是李克强总理履职以来充分显示个性魅力的报告,而且最大的亮点是必须可以通过这份报告来明确了解本届政府要干什么事,要感到什么程度,这样的表述非要句句实实在在不可。这些话都是板上钉钉的的,是必须要完成。而不是一种仅仅只是承诺的东西。
改革这一次出现的频率最多,这是当前必须要牢牢把握的主题主基调,中国要更进一步发展,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立足之本,是个根本的东西,也是今后工作的总抓手。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在这份报告中,“改革”一共出现了77次之多,成为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77次“改革”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而民生的问题不管是要出台的何种措施,还是有多少民生的事情要做,这些都是必修要认真解决,期待本届政府到改革力度,就需要有更大的担当意识,在总理的报告中勇于改革、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今后更会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秉承的理念。
百姓看得懂,愿意读的报告,百姓就可以解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