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疑到接受:商业银行热情拥抱小微金融


  调查显示,中小银行是小微企业寻求融资的首选渠道,74%的受访小微企业首选向银行贷款,而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的企业占比(32.89%)远高于大型银行(12.44%),中小银行成为当前小微金融服务中的主力。

  2013年以来,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略有改善,但与收入的改善相比,超过六成的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同时,四成企业表示存在资金需求并得到满足。在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评分中,贷款利率和所获额度两项的分数最低,近半数企业表示感受到融资成本上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加深,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成为各家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举办的“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与实践”分论坛上,由中国民生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博鳌观察》杂志共同发布了《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近年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受到了各家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银行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怀疑转向逐步接受,从逐步接受变为高度重视,最终热情拥抱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出现新变化

  这份由民生银行牵头成立《小微金融发展报告》课题组,通过对各地区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大量实地调研和访谈,结合国际金融界服务小微企业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的报告,内容涉及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小微金融制度环境、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的探索与实践、小微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优化提升等问题。

  根据报告调研情况,在小微企业面临经济放缓、经营压力较大、风险提升的形势下,我国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可持续、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正在得到持续改进。

  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略有改善,但与收入的改善相比,超过六成的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同时,四成企业表示存在资金需求并得到满足。在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评分中,贷款利率和所获额度两项的分数最低,近半数企业表示感受到融资成本上升。

  调查还显示,中小银行是小微企业寻求融资的首选渠道,74%的受访小微企业首选向银行贷款,而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的企业占比(32.89%)远高于大型银行(12.44%),中小银行成为当前小微金融服务中的主力。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在贷款授信灵活度、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小微企业对“额度”、“抵押形式灵活度”、“贷款资质考核标准”、“贷款流程信息透明度及服务水平”、“还款方式灵活度”几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中,满意度最高的企业首选融资来源均为中小银行。而一些非银行类融资服务机构在速度、额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效契合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

  小微金融运营模式持续变革

  报告指出,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历了三个演变和进化阶段:一是2008年到2010年以前,为模式形成阶段,民生银行提出小微金融概念并大力推广“商贷通”等小微贷款;二是2011年到2012年,为服务深化阶段,民生银行提出了“大数法则、价格覆盖风险、专业化、专门化、批量化、综合服务”等理论基础;三是2013年至今,为转型提升阶段,民生银行提出“聚焦小微、打通两翼”的转型目标,以“模块化、标准化、规模化”为原则,实现“做强分行,做大支行”,为小微金融向2.0模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小微企业的产业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一圈一链”、“专业支行”、“小微城市合作社”等业务模式,建立了可持续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2013年,民生银行全面推行分行零售转型,通过加强分行的规划制导能力,实现小微金融业务的模块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开发,对小微业务的运营模式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

  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小贷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富国银行、泰国开泰银行、美国硅谷银行等,在小微客户开发与产品创新、小微业务运营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国小微金融机构具有借鉴价值。

  小微金融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2013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与此相对应,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压力增加,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很多人据此认为,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商业模式有缺陷,在经济下行期贷款收益难以覆盖风险,最终将惨淡收场。

  对此,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不以为然:“我想说的是,这恰恰表明真正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促使各家银行挤掉所谓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中小企业贷款水分,潜心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加了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5%,成为银行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而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风险问题,董文标认为,真正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小微企业,只有极少数遇到了困难,并且由于贷款金额普遍不高,通常是一两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通过多方努力能够度过难关,很少成为不良贷款。同时,对于小微企业,银行可以依据“大数定律”和“收益覆盖风险”来确定违约风险和确保收益。“以民生银行为例,到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只有千分之六左右,远远低于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风险完全可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这既给予了小微金融更大发展空间,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家银行将从原来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转向真正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并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些举措将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作者: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