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葯论壇半月谈第十一期话题 2014-4-13 11:18


 中医葯论壇半月谈第十一期话题:


任何科学都是学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体,缺一不可,中医学就曾是令人钦佩的“方技”之学。曾几何时,中医学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成为千年领跑的科技龙头,时至今日,学术与技术渐行渐远,好端端方技之学的技术特征丧失殆尽,先进的科学向理学方向异化,科技内涵只能用所谓“简便廉验”聊以自慰了。难道这就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中医吗?

中医葯论壇元老级会员姓名杨金峰积分16868 杨金峰同志的认识很好,中医要发展,就决不能停留在过去,过去的经典也好,理论也罢,不是完美无缺的,中医要发展,就一定要打破经典的束缚,打破中医完美无缺的认识,从理论上,统一中医理论,决不能让中医停留在各说各的理,一人一个调,到处乱糟糟的局面。

   中医是自然有机体医学,自然有机体医学的核心表达文化是太极阴阳五行,太极阴阳五行的完善表达是易学,阴阳五行表达问题的方法来源于意象,意象是人的机体在意气变化时的内观真象,这个真象必然包括人的意气变化的外观真象,意象合一为真,不合一为假。意象文化是中医文化的特色,以真象为基的易学和道学意象验证的中华文化特色的易学自然方程,重复可验。他的重复可验表現在人体气机变化的阴阳五行上与真象符合的重复可验,西方科学文化是基于实验和模型实验验证的理论公式的重复可验,西方科学对于人体有机整体无法拿出重复可验的理论公式。

中国的道是息化反映之道,即是呼吸在人体的变化调控的情况下能够促使人长寿体健的科学之道,天人合一的全息通天之道,气息强弱化变之道,是中医调控的主宰。西方科学对此很少研究,气息才是人体生命的主宰。研究到生命问题即必然的要回归到道的层面,道生于有机人体内观气化景象,天元一气化太极,太极化阴阳,阴阳化五行,化八卦以至六十四卦周天阴阳变化。阴阳五行表气,八卦表态,河图洛书是用于一体,即可描述人体特定时刻的以干支卦爻阴阳五行形式表达的气旋状态,据此状态的诊断实施意象有效的調气针葯,特别是道学针,急症验之效如桴鼔,百病气机旋转变坏生出病,气机旋转变好病向愈。 各病不失时机皆验。其中全是动态意象平衡之道,意象果真,治疗有效。意象果假,治疗无效。

易学文化大多以哲学对待,实质上用于医学术数,必须以数理为主,象理数合一才能得真,这样从数中再理,理即唯一也。

中药是据易学指导来定性的,一气性:即阴阳程度状态,寒热温凉是四态,前加一个微字即成微寒微热微温微凉,即成为八态,这八态即是八卦之态,即葯的八种气性。匀布在太极园上。二、五行性对五味:金、木、水、火、土对应辛、酸、咸、苦、甜。

组方应人,是据易学因果规律有效与否来定案的。决定于意象的真伪。真则取,伪则废。

意象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因此统一中医的理论必然即是意象理论了,意象理论是什么?意象理论即是易学,意象合一即是真理,不合一即是假医。取得实效又合意象理论即为真医,理论和实效不合一,不是真医。易学之所以能统一医学,关键在于因果规律的把握和气机问题的解决上,气机问题才是中医之命根,也是道的命根,更是生命的命根,当前的中医能够弄明气机的极少,要中医不受经典约束,必须弄明气机问题,气机是西方不解,也是传统中医和当前中医之难题。

因此易学中医才是中国中医的归宗方向,也是发展方向。

2014/4/13   高品山   江苏省连云港市    qq173438347   电话138123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