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委书记:单凭“法治”创建不了和谐社会


 任丘市委书记:单凭“法治”创建不了和谐社

/孙玉良

    4月18日,有幸参加了任丘市“践行群众路线落实领导约访”活动,市委书记田金昌协调本次约访案件的相关部门领导都参加了。第一次见到市委书记,给了我睿智、幽默、亲民的良好印象。访民高国其初一见面,就激动地给田书记跪地磕头,口称“青天”;在约访会上,田书记没有忘记这一细节,给访民高国其深鞠一躬“还礼”,说现在新时代了,不称青天了。

    给我警示的是第二个约访对象,王长顺与黄春明的宅基案,案情间隔已五十多年,有的当事人已经作古。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田书记特意给“作古”的当事人也安排了白色桌牌,并在约访会上提意全体起立,给作古的当事人鞠躬默哀以示悼念,并吩咐有关人事后烧纸告慰亡灵。这一安排特别人性化,一下子拉近了官民距离。相比其他官员,田书记最没有架子,但越是这样,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看完这次约访我一直在想,中国出了个亲民的习近平,田金昌就是习主席在任丘市的代言人。

    这桩案子两家已打官司二十多年,一会王家胜,一会黄家胜,最近沧州中院的终审判决,是王家胜了。所以王家的发言很简单,很干脆,要求依法办事,强制执行。但黄家并不认可沧州中院的终审判决,他拿出了许多证据,证明沧州中院的判决是错误的,王家提供的证据是“伪造”的,要求在场的代表、委员、官员支持他,大有继续上访,不达目的绝不干休的势头。在此之前,各种有威望的人士包括法院已调解了六回,但无一成功。

    从任丘市法院打官司,一直上访到北京;由一人上访到两人上访再到两家上访;案情调查间隔五十多年且有的当事人已然作古。整个案情听起来真是乱如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田书记起初因有事出去了,现场的其他干部包括政法委、法院的领导调解,其意见都是“依法办事”,劝黄春明家服从判决。既然两家态度坚决,各执己见,六次调解都不成功,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听法律的,沧州中院已作出终审判决,强制执行也就是了。

    但田书记回来后推翻了大家的想法,制止了其他人“依法办事”的劝说。黄春明心中不服,不断地搜集证据,如果冒然强制执行,非常有可能矛盾激化,酿成恶性事件。这也是王家多次申请强制执行,任丘市法院迟迟推托不愿强制执行的原因。田书记说得好,正因为法律没有落地,才有了今天的约访会。如果这个案件通过强制执行的刚性方法能够解决的话,就没有今天的约访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法律判决生效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调解。法律不是万能的,单纯通过法律创建和谐社会,这个方法行不通。

    田书记扭转了大家的想法,会场气氛随之一变,连现场的律师都不谈法律谈人情,上访十年之久的一位女嘉宾也劝两家各让一步,和谐解决。一位特邀政协委员还引用了清代六尺巷的故事,“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几十人的会场都在劝,纵是石头心肠也劝软了,最后田书记笑眯眯地说:给你们两家指出三条路,一条是维持现状,两家继续上访,这辈人死了子孙仍不罢休,也将你们的牌位放在这;第二条是恶化现状,调解不成,告诉没有结果,动手动刀出了人命;第三条是接受调解,就在今天接受解决。强大的“和谐”气场让两家不得不听从田书记的意见,两家同时表示:你这么大的官出面,听田书记的,你怎么说怎么办。

    一桩可能酿成恶性事件的案件,一桩五十多年的陈年旧案,一桩上访二十多年头疼案件,在田书记的“面子”下低下了头。怒气冲冲地进来,笑容满面的收场。尽管这个笑容,可能是逼出来的,可能是挤出来的,但终究他们还是笑了。我看见的是,这不是一家人在笑,而是两家人在笑,两家同时笑难道不是成功的第一步吗?约访会结束后,田书记让两家当事人留下,趁势打铁继续靠“道理”攻他的“和谐山头”去了,我相信他一定会成功。如何创建和谐社会真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光靠法不行,光靠说教也不行。之前江总书记提出以法治国的同时,辅之以德治国,道理就在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