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荣先生:洁净手术室建造“处方”
王瑞嵚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大规模的医院新建、改建及扩建高潮,手术室工程也得到加强,手术室里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控制微生物浓度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感染为目标的空气洁净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手术室建设中。尽管如此,在手术室的建造中,从招标、评标到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技师郭大荣先生向记者详细解读了我国手术室建造中的现象,并开出了他的“处方”。
4大问题
郭大荣先生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各地医院奔波,指导医院手术室建设。他对手术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很多医院在经过他的指导后,手术室建设工程走上正轨。
☆ 低价竞标——“羊毛出在羊身上”
郭大荣先生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河北某医院以超低价招到一家建设单位,建造7间手术室,我过去一看,发现:按规定手术室的电缆应用医院专用特种电缆,可该厂家却用一般的PVC普通电缆代替;穿线管应用金属管,它却用塑料管;按要求穿线总面积不能超过穿线管的40%,而它却用电缆线把塑料管塞得满满的。这样做很危险,电流的热负荷无法散开,很容易引起火灾。更有甚者,另一家公司在山东以极低价中标某医院手术室,打开空调后,却发现空调里没有空气过滤器”。
郭大荣先生认为,现在甲方盲目选择低价者中标,并不是什么好事,可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手术室的很多设备器材的价格都很透明了。这就和买瓶矿泉水一样,若市场价一般都卖两元一瓶,有人却要卖8角,那这瓶子里肯定灌的是自来水。
☆ 手术室设计——简单抄袭
手术室设计重在防止手术感染、院感及维持清洁,同时也应从手术效率和安全考虑来决定手术室的位置。设计手术室时,要根据手术室所在楼层、区域、医院医疗技术实力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设计。然而,多年在各地指导医院手术室建设的郭大荣却发现,个别厂家在建造手术室时,存在抄袭现象。
郭大荣先生说:“现在建手术室的厂家特别多,从大厂出来的人也在开办小公司,从事手术室建造。大厂家内部分工很细,这些从大厂出来办公司的人,虽有一定的技术特长,但并不熟悉手术室建造的全部流程,而他开设的小公司在医院手术室工程中标后,却要建造医院手术室全部工程,这对这些小公司来说,确有难度,因此这些小公司只好把别人的设计抄来,套用在自己建造的医院手术室工程上,结果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
对此现象,郭大荣先生很担忧,他告诉记者:“手术室建造是多方面的技术合成,是个系统工程,有卫生学、建筑学、生物学、医学、细菌学等等,这种抄袭的结果是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 评标不规范——调音师也来凑热闹
国家对手术室的评标缺乏相关规范和标准。郭大荣给记者讲了一个近似于笑话的真实故事:“某医院手术室建造评标的评委中,竟然有一位给钢琴调音的调音师。给钢琴调音的人,能对手术室建造方案指三道四吗?他能看懂图纸吗?这简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
☆ 法规不到位——浪费能源没商量
医院是耗能大户。郭大荣先生向记者谈了两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广东一家医院在建造手术室时,在制冷和制热上用一套系统就可以完成制冷和制热,能源做到综合利用。而院长却非要上两套系统不可,一套系统单独制冷,另一套系统单独制热,多花了一千万元。还有河北一家医院因整体搬迁,在手术室设计方案里竟然有一间大厅
谈到这里,郭大荣先生呼吁国家应推出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以便医院和设计院及厂家能按节能标准建造手术室,尽早结束在医院建设中无法规可依的现象。
7大“处方”
建筑行业里有句话:“建筑是遗憾的工程”。作为医院院长,在建造手术室时,要想方设法减少遗憾。记者就此请教郭大荣先生时,他说了六个字:“先务虚后务实”。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这六个字所包含的7个内涵:
☆ 前期策划不可少
现在一些医院在建设手术室工程时,前期策划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如招标书不明确,概念模糊,具体招标什么也不明白,甚至把张三和李四的标书都拿来作参照,然后,在写标书时把两个标书相关内容串联起来。
郭大荣先生认为:“医院在立项前,要做前期策划,而在写前期策划时,则应先务虚后务实,多出去走走,看看同类医院手术室建设概况,对手术室有一个实体印象后再写出手术室建设的前期策划来,然后请相关专家审读把关,最后,据此申请立项。”
☆ 手术部领导参与
现在,不少建筑师对医院手术室内部医疗流程不清楚。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必须要征求手术部领导或护士长的意见。郭大荣先生建议:“手术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的建造、设计、施工、验收工作,有助于手术部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他们长期在手术部一线工作,对医疗流程很清楚,能根据医院建筑的实际提出合理的要求。”
☆ 评标工作需慎重
郭大荣先生指出,医院要建好手术室,首先要把标书制定好;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市场情况;再次,评标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选择评委时,要慎重,要把能真正把关的,能看出技术问题的,能找出方向的人来当评委。在专业方向方面,要有懂暖通的、懂空调的、还要有懂建筑平面的和懂电气的专家,这些人即便对《规范》不了解,但也能从技术层次和技术利用上看出标书是否合理。另外,最好还有造价师和懂经济的专家相配合,这样,他们能看出标书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节约。
☆ 设计评估很重要
“有家医院院长把建筑图纸拿给我看,请我提意见。我看后说‘这个建筑师设计的作品,可以做宾馆,不适合做医院。’院长说‘晚了,楼早已盖好了,不能改了。’”郭大荣先生强调,“医院建筑是个系统工程,要全方位考虑,就像造机器人一样,光四肢健全不行,更主要的是安排好手、脚、腰、腿等各部位功能的相互协调。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要到位,医疗流程中各室内建筑空间都应在图纸上设计好,如洁污分明,流向清晰、逻辑鲜明等。医院院长在手术室建造施工前,应请懂行的专家审图和评估,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如果在图纸上,建筑空间的各部位逻辑关系还是混乱的,那再落实到施工中,肯定是南辕北辙,最终结果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设计图纸进行评估,还有利于节约能源。最关键的是医院要找一个好的设计单位,把方案和图纸设计出来,方案经过合理评估后,再应用到施工中,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并达到节能效果。建设图纸里,一线值百万。好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可节省造价,使用中,也能降低医院的管理维护费用。”
☆ 节能布局要巧妙
从建筑上说,房屋面积、床位数要和利用率巧妙结合,利用率高,就是对能源的节省,反之,是对能源的浪费,手术室的设计也同理。医院在确定建造手术室的级别和间数时,要慎重。要根据医院的特点、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来确定所要建造手术室的规模、标准、级别,并根据经费和自身条件的情况来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既要考虑解决医院现状,又要为未来留接口。如不切合医院自身条件和所在地区环境,而盲目高标准设计,其结果就是浪费能源和金钱。
郭大荣先生提醒院长说:“手术室的节能,医院院长要听专家讲道理,而不要听厂家一面之词;单方面听厂家忽悠,就容易上当。”
具体到细部,郭大荣先生说道:“如加湿,能用空气加湿就不要用电加湿。又如制冷和制热,能用一套系统既制冷又制热,就不要用两套系统分别去制冷和制热。再如,手术室照明,《规范》定的350照度就足够了,没必要加大照度。另外,考虑到季节过渡,一些地方春秋季节里中央空调可以不开,给手术室单配空调,而不要不分地区,医院里四季都开中央空调。最后,手术室的层高合理,也能节省能源,即将修订的《规范》,准备对手术室层高,提出新的要求,层高要适度。”
在设计上也要善于调配空间和设备,郭大荣先生提议:“在手术室设计里,能不用净化方式的,就不用净化,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如有个医院把男女值班室也建在手术室里,这就非常没有必要。洁净手术室里能不放的东西,尽量不放,其他设备配置能不安排在手术室里的,就不要安排。”
☆ 医院规划可持续
医院规划的可持续性值得讨论。一般医院都是四五年换一届领导,很有可能后一任领导会否定前一任的方案、规划和意见。
郭大荣先生给记者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有家医院手术室刚建成,验收时,手术部新上任的领导,就说‘这里应该砸墙开个门。’我说‘该手术室是前任领导参与建造的,我不能说他百分之百的正确,但也不能说他百分之百错误。这间手术室的建造,从原则上讲,符合《规范》,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从这里砸墙开门,请你说出你的理由?’如按你的去做,无疑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此,郭大荣先生建议:医院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该在决定医院发展规划的方案和图纸上,请医院的一、二、三梯队领导全部参加讨论,并针对讨论结果共同签字认可,方才通过。这样,医院领导在换届时,其发展规划已经由梯队领导签字了,后一任领导上任后,也就不会再做大的变更了。
☆ 选择设备应用心
医院在选择手术室设备时,要调整理念,不一定进口的都是好的,也不一定说国产的都是不好的。再有,手术室设备最关键的是整体设备配置合理。追求各部件组合后的整体效果。郭大荣先生建议:“医院在选择设备时应注意三点:一是不能以某产品是某大公司生产的,或某产品在国内占有率高就选择该产品;二是吊塔、无影灯不一定非要选世界上最好的,其实,国内的一流无影灯和吊塔都是很好用的;三是医院手术室的建造不一定大公司就能做的很好,也不一定说,小公司就做的不好。有的院长选择大公司的理由是,出了问题可以推卸责任,这样的想法其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选择手术室的建造厂家,医院院长要像给自己家卖冰箱彩电一样货比三家,多方检测论证。”
采访结束时,郭大荣先生对记者说,尽管国内手术室建设存在一些乱象,但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正在着手修订规范,我们相信,只要医院院长、建筑设计院和手术室厂家都能用心去建造手术室,严格执行《规范》,手术室建设工程一定会走上正轨的。
郭大荣先生简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技师,1983年进入医院建筑与装备行业,为301医院设计、安装我国首家医用中心供气系统装置,1995年完成了301医院空气净化手术部工程。20多年来,他一直未停止医院建筑与装备方面的工作研究,先后参与编制《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和《医院建筑标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