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车:技术创新三部曲(一)
一、靠技术创新发家
本田发展的历史就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历史。本田技术研究所初创之时,本田宗一郎从研制新型的“摩托脚踏车”在市场上得到了“第一桶金”。然而,可供利用的废弃军用无线电机发电用的小型发动机毕竟是有限的。于是本田宗一郎利用自身创新能力开始设计自己的50毫升双缸“烟窗式引擎”,并推出“本田A型”45km/h自行车。这种配有2冲程50cc带无级变速的A型引擎,使本田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1948年的日本汽油匮乏,本田创新了使用松节油的A型摩托自行车,两年之内便占有国内市场的66%。为解决马力不足的问题,本田相继开发98cc,3.0ps/3000rpm的C型发动机、双缸98毫升、1.7千瓦(2.3马力)的D型发动机和“本田-梦幻D型”摩托车、四冲程E型发动机及“本田-梦幻E型”摩托车。D型摩托车最大的特征是钢板槽架,排气量98cc,有脚踏式启动器,通过2速变速器链式驱动后轮,完全是现代摩托车形态,可谓是划时代的产品。本田依靠创新的D型、E型两种摩托车,从引擎制造脱胎换骨成为摩托车制造商。市场的需要是技术创新的目标。为了普及摩托自行车,本田开发出2冲程单汽缸50cc的“Cub F”引擎,这种F型引擎可以简单地加在任何自行车上,F型推出半年就有25000台的销售量。1953年,本田开发4冲程90cc引擎(3.8ps/4000rpm)的“Benly J型”摩托车,创新采用脊柱式车架,OHV单汽缸引擎,前伸缩叉、后独立悬架的跑车化设计。1954年,本田开发出OHV单汽缸200cc引擎(7.5ps/5500rpm)加有启动装置的踏板“Juno K型”摩托车。1955年,本田相继开发出排量125cc的Bailin JB型摩托车,以及350cc引擎(16ps/5800rpm)“梦想SB型”和250cc引擎(10.5ps/5800rpm)的“梦想SA型”。这些采用本田的OHC引擎的摩托车得到很高评价。
本田在两轮摩托车生产上稳坐第一位,但只是以轻量车作为其旗帜,因而不能取得比欧美制造商更好的形象。1965年,本田着手研制开发大型摩托车“梦想CB450”。““梦想CB450”采用多种新技术,气缸头是批量生产首次采用的DOHC型式,气门使用了扭转式弹簧,故它的并列两气缸引擎有43ps/8500rpm的高输出,使CB450跻身世界顶级车之列,在国内亦有“摩托车之王”的称号。但是,“梦想CB450”存在着高转速区域的震颤的缺憾,因而在美国反应不理想。为此,本田再度开发大型摩托车“梦想 CB750”。 “梦想 CB750”配有并列四气缸引擎的前所未闻的Monster,其排气量是当时流行的750cc。1968年的东京车展上,“梦想 CB750”亮相,同时还公布最高输出67ps/8000rpm,最高速度200kph的规格,引起轰动。1969年4月,“梦想 CB750”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8月亦在国内推出,卷起一股强劲的“本田旋风”。本田依靠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业界获得“摩托车之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