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发文 编辑 李学斌
【及时羊语录】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的不是有没有米,而是巧妇自己饿不饿。“谁饿谁知道啊”,饿了,自然想办法“有炊”。
2.当问中高层怎么实现目标时,得到的是理论;当问员工具体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时,就会将中高层逼回现场,就事论事,而不是夸夸其谈,逃避责任。
剪不断,理还乱的会议
2014年3月25日某公司订单交货的协调会议。
老板:这批订单,为什么不能按时交货?
生产副总:目前的设备能力不够,刚过完年,人员也不足。有一些是新产品,图纸还没下发。
老板:人员为什么还没有到位?
……
会议很快从讨论订单交货会议,进行了第一次转移,人员怎么招聘的问题,这很可能又扯出第二次、第三次的转移。
会议的效率不仅仅是对一次问题解决有影响,他还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工作习惯。会上都找不到问题,相互推卸,可想而知,会后的问题有多严重。
第一步回归现场,聚焦问题
企业一定要将务虚的会议与务实的会议分开,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会议,就必须回到现场,并且聚焦问题。
老杨:销售部这批订单哪个实现不了,哪个最着急,具体要求是什么?
销售部长:最着急的是A产品,需要120台,4月1号交货,只能交50台。
老杨:我们的产能是多少?
生产副总,我们只有5台设备,一天一共可以生产10台,120台,5天怎么可能完成?
老杨:好,那我们明确下,70台的差距如何完成的问题。
第二步厘清责任,明确担当
生产副总略带挑衅的反问,其实是觉得生产不出来不是自己的责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让当事者认识到今日之果,是昨天之因造成的。从而对未来承担责任。
老杨:我了解到,从下单开始到今天已经30天了,这30天,我们只生产了15台产品,远远小于我们的生产150台的生产能力?
我也相信,这里面生产部也是努力的,也可能受到了设备故障、物料没到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也相信,生产部有改善的余地。
通过这样的回顾,达到知错能改的目的:用过去的错误提醒生产副总,恰恰是以前的管理不善导致目前的问题。
第三步引导思路,检查进展
我们先回到70台设备如何完成的问题。
我相信你们有方法,我只提一些思路。
第一,可以外协,周边有很多类似的厂家;
第二,新购买设备需要多少时间,包括附近有一家企业转型,正在卖他们的现有设备;
第三,检讨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与应当具备的生产能力,看看有没有提升的机会。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么,销售部门要提前与客户沟通,现在让客户知道问题,总比4月1号再说的好。
参考上面的思路,各部门先安排工作,下午2:30张总与我都参加,请每个部门报告上述工作的进度。
另外,请管理部调研什么原因导致30天只生产了15台的产品。我希望看到的是表单和数据:什么时候下的单,什么时间下的物料采购计划,什么时候下的生产计划、物料什么时候齐套、设备的有效运营时间是什么等。然后我们再分析这些问题,找到原因所在,寻找改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大家的努力更有价值,每个人都希望公司好,也希望个人有成就感,收入增长,这些事不解决,我们对不起一线的员工,对不起我们自己付出的努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让中高层面对会议时,关注现场与企业实际问题,认识到自己错误并寻求改善,引导思路并检查进展,从而让当事人回归事情的担当与责任。
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的不是有没有米,而是巧妇他自己饿不饿。
“谁饿谁知道啊”,饿了,自然知道想办法“找食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变成了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行动指南
1.你企业中有没有类似的会议,试着用案例中的方法解决。
2.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记下来,并回复给我们,我们将会回复您具体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