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谁在批评模仿与拿来主义


 自诩为业内人士的文人书生意气,与把汽车当身份标志的群体。

    汽车是什么?汽车仅仅是个工具,起步阶段有车是一种身份象征,汽车是先富群体的身份标志,他容不得别人“盗用”这种象征,这注定要改变的,未来汽车只是一种工具,就象手机一样,大哥大初期是一种身份标志,但到了后来人们选手机只看配置,质量,工艺用来自用,没人会追究它哪里模仿谁了。
    模仿最主流的车型意味着省了研发,设计费用,市场风险更低了,消费目标是主流市场。企业需要做的仅仅是控制汽车质量。
    
    综上所属我认为,中国车企业现阶段应该学习比亚迪好榜样,首要目标是提高质量与市场份额,而后再逐次突破关键技术,不要大量投入新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研发。主要经历依然要放在燃油车领域。
    将德系,日系,美汽车模仿到底,可以降低成本与风险,控制质量与品质,加强售后服务,按技术从易到难逐次突破。韩国现代不正是如此吗? 现代的技术并不强,但一样拿下了全球市场,如果中国车企能做到此再缓慢逐步推进超越现代汽车是轻而易举的。
    新能源少量投入保持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