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真:穿衣合度超衣侠道


二十多年前,香港经济刚起飞,社会由规范服(西装、工衣),进化到另类服式,以破格为大前提,为时髦象征,不时以消闲样、「烂挞挞」样作为有型的指标,但这种服式,未必人人心服。
 
话说在八十年代,有一汉城(首尔)商务团,由一银行家带队,这位队长五短身裁,但每到晚上就当自己上艇,短袖圆领汗衣、短裤、白饭鱼踩,白天探访完企业,晚上带队去当时雌性服务商云集的Lotte 的士高选美,当时大韩民国尚有戒严令,若女士十时后在你的酒店未走,就只能陪你到明天吃早餐,中途是走不了的,所以美女投宿也要找主好人家。
 
队长酒过三巡,选美完毕,然后找个小弟向选中的美女说项,安排细则,怎知小弟直话直传,说是美女嫌队长穿得「不好」,拒绝起行,银行家有钱也买不了,当下气得不得了。受过教训以后,每年外游,三十多度气温下,仍然衬衣领带,西装笔挺。
 
 
最高境界的不屑
 
现在全球名贵旅游崛起,都是唯中国新富是瞻,无论澳门、新加坡、杜拜,服务员打照面就跟你说普通话,现在笔者已练好反应机制,不是用英文就是用粤语回复,免得我老人家要动第三语韧件,拖慢我脑袋的处理能力。
 
见到国内的富户,穿着所谓消闲的夸张服,就似二十年前,香港人在欧美旅游,特别是在欧洲旅游,被当地人投以歧视、排斥,甚至更可悲的是不屑。最高境界的不屑是什么呢?
 
就是你在食肆言谈手舞足蹈,声浪逼人,气质乖张。有教养的白人是既不投诉,亦不瞪眼,只是气定神闲,举止仍保持优雅,眼神不与你接触,不摇头叹息,一蹴搬桌子或离场,羞与为邻,这种才是「真贵」遇见「扮贵」最难看的场面。
 
年青一点的朋友可能会问:气质乖张,但不发一言,不手舞足蹈都有罪?对!
 
西方人会所的设计,就是保证会员气质相约,不合度者就请出去,所以瞪眉突眼,藐咀藐舌,都是不合度(不是不合规,规是人家订,度是自己制)。
 
 
名牌笠而未穿
 
现在见到的大陆人,绝大部分是将名牌笠下去而不是着上身,有云「富贵三代方识穿衣」,香港人今天笑大陆人,香港人二十年前又不是同一样,将名牌「笠」下去,为什么是「笠」下去而不是着上身,穿着有三个境界,第一级叫「人着衫」,衫是用来将身裁扬长避短,另配合其社会身份如职业之用,是辅助用途;第二级叫「衫着人」,为了应潮流、环境,合不合都不理就穿上去,人变得次要;第三是最低境界,为了表达自己有钱,就将昂贵牌子全「笠下去」,Prada 老板有句名,全世界最恐怖,最没品味的人,就是将Prada 全笠下去者。着衫点到即止,「人,衣,境」溶在一起这些观念,第一代的富人全完未了解。
 
但是不是低调加哑黑暗就一定好呢?很多时外间有很多什么穿衣课程,什么礼仪专家任教,课程对那些穿衣基本法都不知道的人当然有帮助,但那种帮助通常止于「不犯错」,你只要严守规格,就不会闹出笑话穿错衫、配错色等;但又反过来,这不会令你走上青云路,为上司客户青睐,是高手就要做到「显而不凸」。
 
话得说回来,穿衣第一戒在自量。大陆人偏爱意大利时装如Versace,是代表他们喜欢以金钱力量挑战戒规建制,以烂及不用守规来标榜,在中国国内还好,一旦国际接触,很容易被人瞧不起而碰壁,现在是别人求你时代,你穿什么都没有问题,到形势一反转过来,走入你求人时代,就有排辛苦有排学。
 
更高境界的做法是把名牌放在心中,将自己当成名牌,超越衣服,超越外观,以个人的德行,对社会的贡献(但不要晒太多慈善),以及对人类的未来作出关爱,或者简简单单地说爱你敬你的职业,真正令人折服了,才是个人名牌化的真谛。
 
届时,别人已经直看你灵魂,看不清你的衣服及样貌了。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