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实质性宽松 针对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我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直观的就是GDP增速下滑,地产价格出现松动,各地地产公司跑路不间断发生,内需疲弱,PPI一连几十个月下跌,周期性行业出现生存困局,山西等资源性省份GDP增速逼近0%,经济有软着陆风险。
货币政策也明显出现了微调,从1-4月的锁短也锁长,通过正回购回收流动性,并加长正回购期限,重启使用28期正回购。4月25日起,定向降准和此前央行再贷款,显示货币政策开始锁短放长出现苗头,此后央行通过减少正回购规模利用大量正回购到期资金实施自然流动性释放,货币出现放长放短苗头,事隔一个月央行继续实施定向降准,央行真正开始放长,同时继续实施公开市场投放,央行公开市场19日将进行200亿元人民币28天期正回购操作。本周到期正回购将自动向市场注资650亿元。据此计算,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将净投放150亿元,上周为净投放1040亿元。已经连续六周净投放
昨晚总理认为7.5%GDP增长是经济增长和保就业的底线,在整体内需不振下,加大投资是唯一的选择, 这需要加大货币投放,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是难以遏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4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提出,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500亿元资金,按照乘数理论,实际释放资金大约是2000多亿元。
这就是一种释放中长线流动性最有效的方式,虽然不是全面降准,但以货币数量工具调整货币政策,说明当局对经济容忍度难以释怀。
日前 国务院再次提出:“ 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通过加大呆账核销力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改进宏观审慎管理等,盘活贷款存量。”
银监会适时跟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存贷比,我国规定了75%的存贷比,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监会可能在考虑保持资金稳定性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存贷比分子分母的结构,使商业银行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适当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盘活存量。
但《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存贷比是75%,银监会必须依法监管,75%是不能突破的,只能在未来修改《商业银行法》的过程中再进行调整。
为了刺激经济,释放合理流动性,竟然会出台修改《商业银行法》这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这充分说明微调政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货币将从适量转向宽松。
二是定向降准,上一次定向降准是在4月25日,仅仅过了1个多月,国务院和监会再次提出定向降准,央行也在快速跟进,央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到最后关头,央行还是再次放宽定向降准的范围,同意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四家股份制银行加入降准行列。民生招商是零售银行的代表,兴业和宁波银行是区域性银行,有提振地方经济之嫌。这显示高层面对经济下滑已经无法淡定,货币适度宽松已经是板上钉钉,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支持力度达到一定标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继续扩大支小再贷款和转向金融债规模。
银监会指出, 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加大呆账核销力度。加大坏债核销力度就是降低贷款数量,其实质就是降低了银行存贷比,有利于银行放贷能力提高。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大幅提高银行业核心资本,降低核心资本消耗速度,目的还是一个,降低银行业风险,提高放贷能力,减少银行融资。
央行短时间内再次定向降准,加上央行向中小银行提供的1000亿元再贷款,向开发银行提供的3000亿元再贷款,央行5月30日提供4亿元贸易贷款,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极大松动,适度货币政策向宽松转化。
这也是迫不得已,中国经济“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物价总水平等都处在合理区间。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稳中有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方面还比较突出。”但问题是欧洲央行开启了负利率时代,还将实施欧洲版QE操作,实施宽松货币,让中国货币政策面临巨大挑战,逐步宽松是一种不得以的选择,好过到时候下猛药实施骤然宽松,造成市场巨大波动。
针对地产走势,银监会指出,目前我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质量比较稳健。银监会也会关注房地产开发商的资本、现金流和财务状况,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与此同时,银监会将继续实施差别化的房贷政策,大力支持居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需求,抑制投资和投机需求。银监会五年以后重提大力支持首套房按揭贷款需求,这是对地产走势的一种安慰,也是一种呵护,因为地产是中国支柱产业,不容得有半点闪失。
总理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更大力度,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推向深入”,这说明中国政策推行将是一个渐渐化过程,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不是大规模刺激,这就注定货币宽松是一个挤牙膏过程。
综合各种消息,央行已经释放的长期流动性有向国家开发银行再贷款3000亿元,中小银再贷款1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500亿元按照4倍乘数释放2000亿元,这一次尽管没有落地,最近一次将释放1200-1300亿元按照乘数4倍释放5200亿元,那么实际上将释放11000亿元流动性,从长线资金来说,基本达到一次降准释放的5000亿元按照乘数理论的20000亿元流动性的一半。值得关注的是央行继续释放短期流动性,释放资金大约有6000亿元,显示调节短期利率的意图,长短相加基本已经达到一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
但这一次释放流动性与以往不同,都是定向的,这能防止地方平台的截留,杜绝政府债务短时间膨胀,防止流动性泛滥进入过剩产能行业防止过度投资,好过全面降准。
在定向降准以后,如果经济持续未能好转,笔者相信在欧洲实施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以后吗,不排除降息,因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然高企,不利于经济复苏,但全面降准还是会谨慎实施,因为那时候无法控制资金流向,不利于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