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风险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安全战略选择
陈晓明
地缘政治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之一,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它赖以安身立命的地缘政治因素密不可分。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以地理空间为舞台,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冲突是国际政治风云中不变的主题。“扩张”是美国文化中一根永恒的主线,经济扩张是美国一个永恒的战略目标。在目前“一超多强”的地缘政治力量的过渡格局中,美国相对衰弱但仍维持“超强”地位;俄罗斯虽“虎落平阳”但“雄风”犹在;中国尚未“崛起”但已“众目睽睽”;日本已是“经济超级大国”但又做着“政治军事大国梦”;印度欲用“核试验”催生“大国地位”但却显得“力不从心”;发展中国家地位和作用“减弱”但重要性更加“突出”。当今美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所面对的“最大战略对手”,美国的地缘战略企图是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现实“地缘战略环境”,在地缘政治战略中,面对危机潜伏的“大陆线”,暗流汹涌的“海洋线”,尤其是诡秘凶险的“合围线”,中国何以突出“重围”?
在美、俄、中“三国演义”中,俄美关系是出“冷战”入“凉战”,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双方陷入地缘政治角力与“经济战争”,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斗争又会强化双方的这些基因。而中美两国长期以来不仅未能建立起战略互信,而且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双方相互猜疑加重,出现严重的“信任赤字”。特别是美国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东海、南海挑战中国的做法已经被视为牵制中国发展的“麻烦战略”。中东地区新洗牌,中亚力量格局呈多元化与复杂化趋势,半岛困局未解,还有泰国政治混乱和乌克兰危机牵动全球视线,特别是引致大国对抗的乌克兰危机更是搅得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实际上,不仅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伊朗核危机、朝鲜半岛安全问题、南海争端、印度半岛安全问题和非洲各国种族冲突等传统地缘政治风险长期居高不下,而巴西、印度、南非、印尼、土耳其和泰国的政局更迭也可能成为新的危机引爆点,地缘政治风险正成为左右全球经济复苏的核心变量。
地缘政治是在一个地理环境下对空间及权力的争夺。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暗潮涌动中,地缘政治矛盾已经演变为各国特别是霸权国发展竞争的工具。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乌克兰问题等实际上成为美国遏制中、俄发展与复兴的战略工具。而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则呈现螺旋上升的严峻局面:俄罗斯与美国、美国与伊朗、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日本与美国都存在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困境。国际政治已进入多极化的权力格局,因此合纵连横的策略将更为复杂多变。中国传统一直是大陆国家,陆地地缘政治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今天随着全球化和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的日渐一体化,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已经显现出来。无论是中国内部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所能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的变化对中国的陆地地缘政治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规避风险而创造机会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国际地缘政治版图的变更与当今世界“大棋局”中确立“新地缘政治观”,并作出中国国家利益安全战略选择。
中国突出“重围”至少要从海洋战略、周边战略和国际战略这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地缘政治中的地缘战略。首先,要像“保卫黄河”那样保卫海洋。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向海洋要生存、要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出路,确保海洋安全并筹划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是当务之急。因为,海洋权益在国家权益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海洋权益斗争也越来越成为濒海国家之间海洋政治斗争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其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一如既往地坚持“睦邻友好”为核心的周边战略,极力排除周边地区宗教势力的渗透,尤其是有效化解美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第三,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变局中,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空间,就必须要谋划和确立维护国家利益安全的国际战略,积极与世界强国和重要国际组织发展协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对现实采取灵活的态度。随着中国的崛起,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充当世界旧秩序的“挑战者”,不能避免与世界强国冲突,指望西方列强放下“屠刀”那只能是幻想。
为了维护世界“大棋局”中的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取向是化解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指向。保持均势,化敌为友,争取更多的“同盟军”来制衡竞争者。要确立长远的战略理念,坚持将‘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建构的基调。当前,台湾问题、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争端、美日军事同盟等是我们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的战略环境,我们认为,首先应处理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其次,应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立足东亚。中国处于东亚的中心,东亚是中国的安全屏障,正所谓“唇亡齿寒”。再次,应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应与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第四,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行多边外交战略。争取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中开展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的国际形象。第五,要实施全方位、多功能、分层次中国的周边战略,使周边战略最终形成:东(东亚)西(中亚)联动,动态制衡,以西制东,以东促西。远交进攻,分而治之的均势体系,从而确保世界“大棋局”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安全。
地缘政治的本质就是政治行为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利用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相互竞争与协作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国家的地理位置制约着其政治行为。在地理状态上,中国的海陆邻国众多,其历史一直为地理因素所支配,因此,中国在对外战略中运作的精力应放在亚太及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的存在有着明显的边际效应,近邻国家比相距较远的国家对本国的影响力会大得多。因此,对周边国家和本地区的关注是地缘政治的必然要求和自然机理,从战略全局来看,亚太及周边地区潜在的危机可能成为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随着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作用的上升,地缘经济考虑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凸显出来。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局面使各种层级的地缘及国际活动异常活跃。中国在亚太与周边地区开展的互惠性双边或多边地缘经济活动将会极大地推动和提升中国的对外战略能力。
“政治的进程是驱动和导航两种力量的产物。这种驱动的力量源于过去,它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特质和传统的历史之中。而今天则是通过经济的欲求和地理的机遇来引导政治的动向……”英国学者兼政治家麦金德的如是说警示我们,地缘战略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地缘战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尤其是要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唯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