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个“混”法?


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个“混”法?

 

卫祥云 

 

、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内容

混合所有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也不是一种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不搞所有制歧视,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终结“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之争论;

二是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挥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以放大各种资本的带动力,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如广东省提出国有企业股份在50%以下的不再按国有企业管理,实际上是把相对控股的国有企业也推向市场,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并且提出国有股份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设下线。还提出了在公共性国有企业实行“金股”的建议,即一票否决权等措施

三是对过去改革改制中混淆、淡化和漠视所有制的错误做法予以纠偏。如山东临矿集团过去曾搞过职工入股,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后,企业发展了,职工收入增加了,国有资产和职工的个人资产也增长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国有企业单方面改变了建立企业的初衷,平价收回职工股份,职工意见很大。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正。同时,重申混合所有制,还在于对国有资本带动民营资本的观点予以纠正。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本质是一样的,双方都有选择是否参加的权利,也都有带动其他资本的可能。目前,在这方面的糊涂认识比较多,以致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心有余悸,不敢试水混合所有制。甚至包括一部分知名学者,也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表了一些错误的观点解读,亟需以正视听。

二、将近20多个省市出台新的国企改革方案

截至目前,已有上海、甘肃、江苏、山东、云南、湖南、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北京、广东等省市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

改革的重点内容:一是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等二是出台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路径和可操作办法三是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

各省市的分类办法大同小异。我最早把国有企业分为公益性、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三类。对于竞争性争论比较多,当时反对的声音特大,有学者甚至认为是“阴谋”,实是阳谋。后来各省市的分类都同意竞争性划分。如北京市分为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和竞争类,并提出大幅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公共服务类国有资本集中在80%以上,特殊功能类国有资本集中度提高60%以上,竞争类将是国资部分或全部退出的重点。同时实行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如江苏省提出重组“功能类”、混合“竞争类”的改革方案,将道路交通、机场、水资源、农场、滩涂围垦、粮油储备和食盐专营储备划为功能类,其他则为竞争类。其他省市有的叫公共服务类、功能类和竞争类;有的叫公用类、保障类和商业类;大致意思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的地方没有自然垄断的国有企业,就分为两类。

、中央企业改革动向

目前推出的可操作改革是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试点:如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和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列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试点企业之前,中粮集团的许多企业属于竞争性领域,今后有进有退将是常态。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集团列入混合所有制的试点企业。之前中国建材已经先行先试:如在二、三级企业的国有股份已在30%左右甚至以下。另外在新兴际华集团和中国节能环保等企业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改革试点。而自然垄断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目前都未进入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虽未列入央企混合所有制试点,但中石化董事长曾在82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中石化销售板块改革重组引资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这说明中石化率先拉开了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中石化表示将对旗下油品销售业务现有资产和负债进行审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中石化改革符合《决定》中在自然垄断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的精神。2013年中石化销售公司净利润为251亿元。若按照中石化早前表示的“社会及民营资本的比例不高于30%”计算,意味着中石化将有75亿元的利润与民营分享。我认为主要是先要搞好定位,只有定位准确了,分类明确了才有利于改革。在没有搞好定位和分类的前提下恐怕难以推进改革。

最近成立的国家电信铁塔公司就属于功能性垄断国企,该公司的成立属于增强国有资本影响力的改革举措,在这样的公司难以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国家电信铁塔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占40%,中国联通占30.1%,中国电信占29.9%,为实现室内分布系统和基站的统一规划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选自作者卫祥云在“国企混合所有制研讨俱乐部”成立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从政策到实践》

 

附录:卫祥云倡议国资改革统一监管

2014829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志亮“资产变资本、投资变股权,卖掉归社保、经营交红利”,8月28日,新成立的国企混合所有制研讨俱乐部成立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原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卫祥云分享着其关于国资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解决之道。

而什么是国资国企改革核心问题,国企改革为什么要实行“分类管理”,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是什么,以及如何“混”出个名堂等等,便成为新成立的国企混合所有制研讨俱乐部的主要议题。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些精彩的总结。不仅如此,卫祥云还对国企改革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给出了别有生面的解读。“央企改革的四条意见,所涉及的大都是竞争性行业,而刚出台的近20个省的国资改革方案则是退出竞争性领域。除此之外,要搞清楚,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发生概念混淆,就会贻误改革大计,这个应该充分重视。另外分类管理中,垄断和公益性的国有企业坚决不能股份化,而上述已经实施股份化的国有企业应该分期分批回购。而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应该逐步退出让利于民。文化类国企改制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能的矛盾,应该退出竞争性的领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引人注意的是,卫祥云还提出了大国资统一监管的倡议。“目前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仅包括117家大型企业。金融证券业的国有企业、分散在各个部委的直属企业,以及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的文化国企等还不归国资委管。从出资人的角度出发,凡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出资人只能是一家,大国资统一出资统一监管”是必然的趋势。而产权到民,不妨可以成立全民权益基金。

此番言论背后是中国国资改革步伐的加速推进。不仅包括广东在内的近20个省市已经出台了国资改革方案和指导意见,北京市也继国资委6家央企试点后,推出了对首旅集团、京投公司、地铁公司3家企业的试点工作。而作为万亿俱乐部的浙江国资改革方案也已箭在弦上,等待择机发布。

与之相伴的是这种态势直接引发了国资改革股的异军突起,并催发蓝筹股领涨大盘,与成长股一道引发了A股近一个月来的强势反弹。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总计高达656家,占到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以上,总市值高达6.73万亿元之巨。不仅如此处于停牌状态的企业有224家,重组之意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