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高房价问题不仅在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开始蔓延向二线城市甚至是中小城市。没有住房就不可能产生起码的归属感。
柏拉图曾说,城市最大的灾祸“不是派别纠纷,而是人心涣散”。在城市中最可怕的不是不同人群的矛盾和冲突,而是同城异梦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精神离心运动。以“逃离北、上、广”和“大城市伪幸福”为代表,2010年的中国城市开始直面这一文化的临界点。尽管城市仍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中,但在城市道路继续拓宽、新建筑层出不穷、人口大量增加等繁华表象的背后,对城市本身的怀疑、失望、厌恶、憎恨甚至敌视等极端心态与行为也与日俱增。
从现实上看,引发“人心涣散”的主要原因可称为“居之不易”。近年来,高房价已成为城市首要民生问题。与农村最看重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不同,城市人最重要的是住房和工作。2010年以来,高房价问题不仅在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开始蔓延向二线城市甚至是中小城市。没有住房就不可能产生起码的归属感,如同现代主义文学经常表现的“生活在别处”主题一样,“城市再好,也是别人的”、“城市好坏与自己无关”甚至对城市本身的辱骂、痛恨和破坏冲动等典型的现代焦虑与荒诞生存,在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正日益严重。
2011年一篇题为《请让我来相信你》的文章写到:怀疑和警惕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住有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和楼薄薄;吃要小心假烟、假酒、假鸡蛋、假牛奶、地沟油、人造脂肪、美容大米、药水泡大的豆芽、避孕药喂肥的甲鱼、洗衣粉炸出的油条;行要提防推销的、碰瓷的和钓鱼执法的;上医院要担心假药、无照行医、过度治疗。此外,还要面对假票、假证、假中奖、银行诈骗、假老虎、假新闻等。物质空间的居之不易和对社会空间的怀疑与警惕,既直接揭示出城市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态的不断恶化,也是很多人对城市发展本身日益感到灰心失望的重要原因。
对城市本身是执着还是放弃,在当今已远非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可以了断。在城市中固然存在着很多令人痛苦和纠结的矛盾冲突,但由于只有城市才能为个体提供更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蜗居不易,逃离更不容易”正成为当代人特别痛苦、艰难的生存写照和真实状态。从2009年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开始,“去留”问题日益焦点化。同年12月11日,搜狐文化频道第90辑“文化重磅”《逃离北上广》发布。由于矛头直指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该专题一面世立刻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仅当天参与PK、投票的网友就超过了3万人。在后来参与PK的近6万名网友中,其中支持“逃离”的竟然高达82%。还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一线城市,有部分年收入在5万至10万元左右的家庭,正积极准备摆脱大都市的“伪幸福”,去二三线城市追寻真正的幸福。在城市生活成本不断加大的当下,出现这种逆城市化思潮,可以说一点也不奇怪。
然而,知易行难。在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发展主流的当下,要想把“逃离北上广”的愿望真正付诸行动同样是一个过于艰难的决定。一家大型视频网站的随机采访显示,真正愿意化为行动的只有25%。这完全符合都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规律。就此而言,是蜗居还是逃离的矛盾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存在,每个城市、每个人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蜗居不易,逃离更不容易”并不是最坏的结果,它表明人与城市的博弈仍在激烈地进行中,人们并未放弃对都市生活的“痛苦的爱”。但这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城市出现了很大、很严重的问题,并有可能逐渐滑向“人心涣散”、人去城空的危险边界。
如何通过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切实努力,重建“过美好生活”的城市文化本质和功能,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最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