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化软实力世界评比,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虽然现在话语权基本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但普遍来说,世界上还是有一些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通用价值观标准的。世界各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意识形态标准进行评比。通过对近几年世界各中介机构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评比结果来看,中国排名一直状况不佳。今年排在20名后就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几年来中国政府的奥运形象宣传、世博形象宣传、中国品牌文化宣传难道都打了水漂?
不用讳言,中国经济今天确实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还能一枝独秀,政府功劳善莫大焉。但软实力问题,却屡屡为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
自从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一文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以来,软实力成为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确实如此,过去人们观念里,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强大无比,但在今天的社会竞争中,打文化牌,施文化软实力却成为全新的竞争手段。为此我们看到,美国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今天美国高调重返亚洲,除了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围堵中国外,其咄咄逼人做派,更是张显了用文化“软实力”围剿中国的野心。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今天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而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有数据表明,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中国呢,微乎其微。
世界上各国现在都在大力弘扬本国文化,寄希望于尽快提高本民族文化软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日本的文化输出政策和1998年韩国的文化输出举措。早在1985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为了同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相抗衡,日本政府计划在全球各地增设“日语学习中心”100所以上,学习中心的规模扩大近10倍,从而从文化深层次改善世界对日本的看法。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大长今》的热播,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
文化软实力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去年前三季,韩国文化贸易逆差2.185亿美元,今年通过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在欧美走红,今年前三季韩国文化贸易顺差3730万美元,一进一出就是2.55亿美元,这就是鸟叔的贡献。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魅力。
很显然,新世纪亚洲格局的重组和话语权的争夺重在文化软实力上。虽然从民族立场出发,我们痛恨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日本,我们也讨厌韩国某些学者近年来多方鼓噪中国许多文化出自韩国之谬论,但当我们走进影院,看到的是美国大片的霸道;打开电视,看到的是韩剧的风靡;调频动漫,看到的是日本动画片流行;走进商场,满眼充斥的是欧美日卡通玩具时,作为拥有5000年灿烂文化史的中国人,不得不感受到现实世界的悲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中国文化到底怎么了?这到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自身劣根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
在当今美国一超独大国际形势下,美国人的文化“侵略”,标榜美国价值观,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不择手段的。日本、韩国在发展传统文化,抵制欧美文化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样还有法国。为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保护法国文化,针对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贸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1993年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造多样性的繁荣有赖于文化权利的全面实现。”
中国的问题,说透了还是靠中国人自己解决。经济体制如此,政治制度如此,文化建设同样如此。中国文化最大的问题,不是文化素材的问题,因为我们5000年灿烂文化历史连绵不断,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中国文化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人才的问题,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有世界最多的高校、文化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文化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钱财物质问题。因为我们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人储蓄世界第一,各类出版物数量、电影院数量、文化品牌数量等等都是世界第一,中国的人力资源更是世界第一。当这些所有因素都不是问题的时候,那么什么是问题呢?这就是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政治制度的问题。
文化软实力包含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因素,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中国的政治体制源自于被称为无比先进,必将取代资本主义领导世界潮流的前苏联。上世纪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加上今天阿拉伯世界纷纷迎接“春天”,客观上宣告了这种体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今天在意识形态大方针指导下,中国现行体制最大的弊端就是“见物不见人”,即忽视个人权利,忽视人的存在,过于强调体制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党团的力量,从而忽视每一个独立的人的力量。其结果造成作家作品人格品质的丧失,个人独立精神的泯灭,个人创新品格的断层现象,也就是说,缺少个人权利和创作自由度,正是当今中国文化闭关自守不能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
莫言获奖,韩庚出名,客观上敞开了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大门。尽管坊间有流言说是诺奖委员会有为前年和平奖问题受到中方制裁而搬回面子之说,韩庚也被曝师出韩国名门之说,但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心态,不畏浮云遮望眼。在文化软实力问题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的目标。总之,倡导个性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多元文化是我们作家作品的发展方向。
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战略方针,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报告发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号召,确实具有令人豪情满怀之感。这无疑是增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信心。中国经济的发展力量来自于解放生产力,推行经济自由化。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来自解放文化的主体,即对“人”的解放,对人性的解放,对价值观、世界观的充分解放。过往那些强权文化、御用文化、腐朽文化、极端文化都是我们必须反对的。我们强调对人性的解放,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一句话,对于中国文化人来说,只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民生的理念、民主的创作,才能出好作品,出精品,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发展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