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回访到主动反馈,商业本该如此!


【作者】安秋明
 
前几天参加一个研讨,大家提到了关于服务业中的回访问题。很多企业都花了很多时间培训员工的责任心问题,设计了很多、很细的制度、流程,来确保员工通过定时、定量的回访来保证客户服务质量。这里面一个很意思的现象,就是客户回访问题几乎年年都要讨论,几乎成了一个经典的议题。
 
其实我们跳出来想想,就能意识到这个事儿不太对。如果一件事儿,我们都觉得是对的,但反复讲、反复讨论、反复培训,就是落实不下去,落实不好,说明一定存在很大的问题。用互联网思维的话来说,就是反人性。
 
看看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去4S店给车做保养,一般过两三天,会有人主动打电话做回访。问题比较简单,通常就用1、2分钟,所以我还比较乐于配合,但心理还是觉得太程式化、太流于形式。再比如我们在淘宝上购物,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主动给评价。所以淘宝有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如果收货后超过几天没回复,就默认是好评。这其实很符合心理学的逻辑,人们一般对符合预期的体验懒得评价,当我们有动力主动评价的,往往要么是出离愤怒、要么是大大超出预期。在看看京东,它有一套很有意思的评价奖励机制,评价奖励京豆,京豆后面还可以冲抵现金。除了评价,还有晒单,可以拿更多的京豆。个人认为,这个要比淘宝有进步,至少会有一批价格敏感的顾客会有动力去做这个评价。
 
举了这三个例子,我们再回头仔细想想回访这个事儿。回访这事儿本身,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顾客本身是没有任何直接好处的(就算反馈了意见,也未必能看到直接的效果),这相当于顾客只付出、没收获,所以从动力上讲顾客一定不愿意配合回访。那么,回访这个事儿的思考,就应该放在如何让顾客从回访反馈这件事儿上获益,这才有可能有新的突破。
 
最近我收淘宝的快递,发现很多店家真的很用心,为了让我评价,会送上一张卡片,告诉我如果几天内回复,就回给我返现3块、5块。还有店家比较有趣,如果我及时评价,还赠我彩票一张。所以我最近确实比较愿意主动评价了。
 
那么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客户主动反馈评价呢?其实有几个方向大家可以考虑:
 
1、发挥社群的力量。很多网站喜欢搞一个活动,叫最有价值的回复,坛友可以相互给其他人的回复打分。这个过程很像开民主生活会,如果你提的一条意见,被很多人附和,你内心里一定觉得很爽。如果我们的回访设计也是如此,让有“真知灼见”的人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还是挺有趣的。当然,如果话题敏感,还可以做匿名回复,大家投票选择最能代表他们心里声音、但又不敢说出来的话。想想是不是有很多应用的场景?
 
2、直接的物质激励,如淘宝的做法、京东的做法。这个方法短期不错,但长期会有问题。如果做物质激励,建议考虑加一些新玩法。如抽奖,常常变化规则,让大家有好奇心。或者,设立一个有趣的游戏规则,像论坛盖楼活动一样,第1个,第10个,第100个反馈意见的,有惊喜。
 
3、与后续的服务内容捆绑,把反馈意见作为获得信息的必要手段。很多网站推出有价值的资料,客户可以免费下载,但要填写一份问卷。回访这个事儿未必要设计的这么复杂,但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像“罗辑思维”一般,回复几个字、或一小段语音,就可以获得一份咨询或有价值的资料。这样,就把免费的东西卖出了多重价值。
 
4、授予积极反馈的客户以荣誉,发展公司的“义务监督员”。小米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相信每一个看过“100个梦想的赞助商”视频的伙伴,都会感慨于客户反馈贡献的力量。有些公司走的更远,从积极用户中挑选出意见领袖,授予“核心客户”、“客户董事”等荣誉。这些,都为其他客户的反馈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5、让反馈的意见有形化、可视化。说到底,对于客户来说,任何的外界刺激都不如及时响应来得更有激励效果。你一个需求提出来,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告诉你搞定了,如果有这种效率,客户没理由不反馈他的想法。对企业来说,也许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定期列一个10大跟踪督办事项,公开晒给客户看,并实时更新工作处理的进展。问题处理完,对所有提意见的客户告知一个短信。这是让客户感受到被尊敬的最简单、但又最难的方法。
 
6、更牛的境界,就是让评价成为一件很酷的事儿。这话什么意思?大家看看iphone就知道了,很多人买到iphone,第一时间就是晒朋友圈,要么说怎么怎么好,要么就是吐糟哪里哪里不如预期。这些评价都是表象,背后的心里诉求是什么?其实就是炫耀。公司要思考的是,怎么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值得客户炫耀的东西。这样不用我们去回访,他自己都会主动说出来。
 
 
说来说去,回访这件事儿,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了解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如果这个想明白了,我们就先别去折腾我们的员工一遍遍打回访电话了,员工累,客户也烦。需求不是你能问出来的,客户是很善于说“假”话的,这点做市场调研的伙伴应该都很清楚。客户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觉得我们值得信任的时候,才可能对我们说真话。这些不是要颠覆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而是让我们去做我们原本应该做的那些思考、那些事儿。
 
 
***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感谢您对原创文章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