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音寨村调查》(布依族)序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布依族居民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百越百濮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仲家蛮;明、清时代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布依族。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也许是古代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布依族与壮族有着同源的关系,属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今天的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譬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曾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素有渊源。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也有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全国民族识别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统一用布依作为该民族的称谓。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布依族现有人口2971460人,其中,居住在贵州省的就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1]。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50多万布依族群众,则散居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布依语属汉藏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曾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得到普遍推广。布依族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贵州省境内的布依族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10多处著名旅游景点,每年接纳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除了农耕资源和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

音寨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布依风格和个性的村寨。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是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点,居民以罗姓为主,现有646户,总人口为2492人,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3.7%。音寨自然村依山傍水、坐东向西,平均海拔1000,年平均气温16°C,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要气候要素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气候条件良好。音寨村林木植被保存完好,寨头的银杏、古柏高大苍翠,传说始祖罗文硬当年就是看中了寨头的两棵古柏,才选择在此安营扎寨的。流经音寨的音寨河河面宽阔,水流舒缓,碧波澄澈,水质良好,水流充沛。音寨村音寨河上的鸳鸯岛小巧玲珑,岛上现有参天大树几十棵,音寨河水绕岛而过,是一个“天然游泳池”;河水由浅入深清澈见底,是夏季避暑的理想胜地。岛上堆锦集秀、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布依族村民极重视坐山朝向、开门放水,整体居住环境错落有致、和谐美观。音寨布依民居建筑充分结合山地条件,适山地坡度、地貌特点来组织空间,山地建筑特征明显。简洁朴素,砖木结构、青瓦屋面、青砖墙,多为三开间结构,设檐廊,由堂屋及两侧正屋构成,堂屋为一层,两侧正屋多为两层。屋内卧室、厨房、火炕设在中堂的两端或后半部,中堂设神龛,神龛下摆设一张方桌,节日庆典作陈设祭品供奉祖先。山墙具有承重及防火功能,山花为吉祥图案。一般装饰部位为门、窗、屋檐及门簪,大门门簪多为八卦乾坤图案,木雕分置左右,设腰门。腿子墙粉底花饰及山墙花饰为音寨布依族民居所特有的寓意吉祥的民居建筑符号。音寨村男女服饰以青、蓝色为主。女性服饰更具特色,她们头缠青色头巾,脚穿绣花鞋,胸挂银链,裤腿上都镶有花边。对习惯了瞬息万变的城市人而言,这个古老的村寨就仿佛一个来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如此安之若素,保存着世代延续下来的民风和习俗,给人以原始、神秘、清静、淳朴之感。每逢“四月八”、“七月七”等民族传统节日,音寨都会举行斗牛、赛马、斗鸡、“布依歌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期间村民家家迎客、户户接友,唱歌敬酒作歌答谢。正是由于音寨村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厚重的民族文化,以及拥有黔中最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民族自然景观,故享有“中华布依第一寨”之美誉。因此,当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决定对全国55个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经济调查的时候,作为具体项目的负责人,我毅然首选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作为布依族村寨调研的目的地。音寨村作为布依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视音寨为全国布依族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和全方位的调研,也是水到渠成和理所当然的。音寨村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和谐的社会发展风貌,谱写了布依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篇章,这既是音寨村全体居民的骄傲,也是贵定县乃至贵州省的自豪。

音寨是布依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我国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突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一个科学系统的、有文化内涵的农村自然村庄,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贵定县音寨村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好头,不愧是布依族村寨建设和发展的领头雁。音寨的“美”,美在独特的自然景观,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音寨民居建筑风格、布局与自然环境极其融洽,充分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新中国成立60年来,音寨村无一吸毒者,无一赌博者,无邻里不睦者,无偷砍滥伐森林者,无一件刑事案件发生。自2005年3月18日首届“金海雪山”文化节在音寨成功举办以来,一些较大型企业趁势投资开发“金海雪山”乡村旅游业,更使得音寨村的旅游服务业进一步提高了档次。“十一五”时期是音寨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盘江镇提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扶持音寨村的旅游业、餐饮业,加快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的服务型产业发展,力争在2010年实现乡村旅游业收入成为盘江镇的财税支柱,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打造“中华布依第一寨”,贵定县政府决定将音寨等14个自然村寨,规划为贵定县“乡村旅游示范点”,从而使“音寨农业”显现出传统农业种植与生态景观再造并存的特殊景象。为适应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贵定县委县政府还请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和贵州省旅游文化传播中心,共同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金海雪山乡村旅游景区,确定了规划适度的村庄布局、布依民居的建筑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目标,制定了以村寨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并按照《贵定县盘江音寨布依民族村寨保护与建设规划》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对音寨村寨容寨貌的整改和建设。到2007年举办第三届“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的时候,音寨村就创下了两个惊人之“最”:一是到音寨旅游的游客人数创贵州省乡村旅游之最;二是音寨村农民收入创历史之最,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92元,音寨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已步入小康行列。音寨村“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和冰脆酥李节的成功举办,激活了音寨村民的经济头脑,展示了音寨村旅游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在全国人民喜迎2008北京奥运之际,为推动黔南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农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增强农民体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黔南第二届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会”于200851517日在音寨村举行。音寨村以其村容村貌的深刻变化和内涵发展,获得了各级政府授予的一系列殊荣:199911月音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民族自然保护村寨”。2003年11月13日贵定县洛北河被评定为省级名胜景区,音寨被列入其中的“人文、民族风情、田园风光景区”。2005年音寨被列为“贵州省10个重点优先发展乡村旅游村寨”之一,音寨的民居建筑群被评定为“全国千户布依示范村”。2006年音寨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被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贵州省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被授予“中国酥李之乡”等荣誉称号。200612月音寨旅游景区还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音寨布依族文明是属于全中国和全世界的。音寨自然资源和布依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原生性、多元性、独特性、组合性和规模性的特点,特别是原生性民族文化资源特色突出,旅游资源品位极高。5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为音寨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个性的,才是美的;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就音寨这个典型的民族村寨而言,所谓“有个性”就是反映了音寨村的特色和个性,代表了贵州省贵定县的地方特色和个性,这才叫“真正的美”。这里所说的“民族的”,既体现了音寨布依族村寨的“内在美”,也反映了贵定县整个布依族的“群体美”,同时还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美”、特有的“文化美”。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少数民族村寨都能够保留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完美的个性,都能够显现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绚丽多姿的人文风貌,释放出自己雄厚和坚实的发展后劲,这才是真正属于世界的,世人才会发自内心的铭记它、赞美它,因而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现存的人文资源也好,自然资源也好,尽管它们都属于旅游资源,但是它们更应当归属于经济发展资源。资源是人类一切财富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丧失资源就等于丧失一切。因此,对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认知能力和保护能力,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在世界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就是资本、就是资产,甚至就是资质、就是资格。我们为布依族祖先留下音寨村这份珍贵的遗产而感到欣慰,也为勤劳勇敢和充满智慧的当代音寨人感到自豪,我们相信音寨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当地党政领导对本次深入音寨村进行调研给予了高度重视。当我们调研组把确定到贵定县音寨村进行布依族村寨经济调查的消息传递到贵州的时候,黔南州和贵定县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同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满腔热忱地等候我们调研组的到来,并且做好了迎接实地调查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他们说要像1952年迎接“中央民族识别调查团”那样,做好本次“贵定县布依族音寨村经济调查组”进寨考察的调查工作。2008年6月30日,正值各级党政领导出席和参加各地举行的“纪念七一建党节暨表彰大会”期间,正常的公务活动和特殊节日的各种应酬确实十分繁忙。但是,当我们调查组全体成员于下午6:30到达音寨下榻宾馆的时候,意料不到的是原中共黔南州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现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余学强,中共贵定县委书记刘建民,贵定县县长廖小明,贵定县旅游局局长兰发新、副局长文恩琦,民宗局局长熊德华,以及贵定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办和政府办主任等领导早已等候在那里,宾馆的显著位置还挂出了热烈欢迎调查组进村入户调查的横幅,对调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诚地欢迎和盛情地接待。当晚就举行了由县委书记刘建民亲自主持的一次简短的沟通会议。刘建民同志明确指出,此次进村入寨调研工作,涉及到对音寨村的正面宣传和经济、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到如何进一步推进贵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一定要把它提到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把调研准备工作和资料搜集工作做好、做深、做细,一定要通过切实努力最终拿出一本扎实的宣传音寨的好书来。会上明确由县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牵头并负责协调,由县旅游局、县民宗局两个单位具体负责,在7114日的整个调研活动期间,由这两个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与村镇的沟通及一切相关事宜。71日上午由旅游局和民宗局两个单位领导牵头,召开了有盘江镇相关领导、音寨村新老党支部书记、新老村委会主任等参加的碰头会,进一步明确了此次进村调研的任务和目的,下发了相关资料索取表及近200份入户问卷调查表。74日上午由县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牵头,召开了县属各局、委、部、办负责人的协调会,具体照单落实各部门应当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200925,课题组一行3人再次赴音寨村做资料数据核实和补充调研。贵定县民宗局局长熊德华放弃与家人欢聚新春的机会,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并安排民宗局唐益萍主任具体安排我们的调研日程。正是在当地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尤其是在旅游局和民宗局两个单位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的调研工作才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按照预定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值贵定县布依族音寨村经济调查公开出版之际,我们诚恳地对为本次调研活动以不同的方式给予帮助的余学强、刘建民、廖小明、余沅阳、兰发新、熊德华、文恩琦、唐益萍、明峰、邓敏、陈兴发、罗廷模、罗正荣、陈宏、罗锡祥等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最诚挚地敬意。

所有调研者与撰稿人都倾注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敬业精神。接受调研任务后以及调研出征前,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克服一切可以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全身心地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调研活动中来。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调研组成员认真研究了本次调研活动的详细计划,精心设计了本次调研活动的调研提纲以及入户调查问卷。通过网上搜索、电话联系和派余欢同志打前站,基本确定了主要的调研对象以及进行专访的人员名单。在具体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始终在贵定县旅游局和民宗局两个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在音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直接帮助下,走村串巷入户调查、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进行人物专访等,风雨无阻地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调研,与村干部和有关被调查对象吃在一块、想在一块。调研组成员每天都要开会,分析当天每个调研小组的调研情况,互相交换文字材料以及通过调研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第二天要进行的活动安排及有关细节问题,往往不到深夜1点钟无法上床睡觉。在这次音寨村的调研活动中,对于多数研究生来说,他们学会了进村入户调查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做学问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都是本人所指导的博士生,他们分别是经济学院“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方向”的2006级博士生贾娅玲;2007级博士生余欢、李凤梅、马文静、马训祥;2008级博士生曹文娟;以及2006级经济学硕士生史学楠。在后期撰稿过程中,调研组成员基本上都是在熟悉所有文字资料和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拟定的“写作大纲”去细化个人的具体“写作提纲”,经主编认定后再进行写作,以求通篇体例一致、资料互相印证,防止彼此雷同和彼此相悖。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每一位撰稿人自觉做到对书稿中所引用的每一个材料都慎之又慎,对每一个数据、每一条史实都注明来源出处,通篇的数据资料都力求准确无误,不出现前后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情况。本书的具体分工执笔情况如下:宋才发为本次调研活动的负责人和本书的主编,拟定本书的框架结构,撰写“序”以及负责本书的统稿和修改定稿。马训祥撰写第一章;第十一章之一、二、三、四、六;第十二章之三、四;第十三章之一、三;第十四章之四、七、八;第十五章之三。在设定框架结构和拟定调查问卷提纲的过程中,协助主编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第二次调研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并协助主编作了统稿工作。李凤梅撰写第二章、第八章;贾娅玲撰写第三章及第十一章之五。马文静撰写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十二章之一、二;第十四章之一、二、三;第十五章之一、二和第十七章。余欢撰写第六章。曹文娟撰写第七章以及第九章之三、四;第十章之一、二、三、四、五、六;第十三章之二、四、五;第十四章之五、六;第十六章之一、二、三、四、五。史学楠撰写第九章音寨村富裕家庭调查”之一、二、五。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历来认为,对于每一个有理想追求和远大抱负的青年学者来说,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可见财产的富足,而在于内在的不可见的思想上的深邃与完善。作为导师我为弟子们这种孜孜以求的执著态度和敬业精神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是为序。

 

发表于宋才发主编:《音寨村调查(布依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

 



[1] 数据资料见中国民族信息年鉴编委会:《中国民族信息年鉴》2005年创刊号,第710页。

[2]《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篡委员会编:《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