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文献可考的记载,中国的历史文化可以向上追溯至上古炎帝和黄帝,前后绵延上下五千年。有伟大光辉的时期,也有悲凄黑暗的时期,有过文化的高峰,也有过历史的低谷。放眼世界其它各大文明,中国的历史记录应该是做得最好,具备时间上连续不间断的历史记载,有专业专职的史官。一般情况下,隔代修史,史官写作时独立客观,基本不受外部因素。写作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后人称道学习,史料取材丰富严谨,写作品格端正有责任感,文学造诣高。春秋时,齐国的田氏谋反取代了姜氏的政权,当时田氏要齐国的史官不要记谋反这件事,但史官没理他,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还是把谋反的事记入史册。田氏一气之下杀了这个史官。换史官的儿子写,他儿子同样秉笔直书,仍然把谋反写入史册,田氏又杀,又换弟弟写史书,弟弟呢,并没被哥哥的死吓倒,还是像哥哥那样写。后来大多数朝代,在写史时继承这一优良传统。二十四史之中,前四史特别写得好,堪称史书经典。取材宏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天文历法,社会民俗,异域物产地理风俗等,史学价值相当高。又很多篇章文笔流畅生动,可以作为优秀的散文来阅读。史书体例也很丰富,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编年体史书,也有每朝每代的断代史,有时间跨度很长的通史,也有按国家划分的国别体史书。拿古印度的史书来看,许多时期的历史没有完整的记载,很不完善,只有到文学作品或史诗中去考证历史。我们的邻居日本,史书也很少,有些时期的历史没有,体例也单一。波斯帝国也同样如此,史书少,而且无专职的史官。西方有份量的史书是真到近代启蒙时期才出现的。西方的史书都有一个问题,对它们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历史语蔫不详,记载事件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不太清楚,历史时间出现间断不连续。看看我们祖先写的东西,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待得清清楚楚,如《左传》,往往开篇就说鲁隐公多少多少年,庄公多少多少年在某某地方发生什么事。西方史家更相信考古历史,轻视文献,往往得出片面的历史。
中国哲学部分,中国有完整的经学体系。我个人认为,中国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是天,地,人三维的。西方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是物质和意识二维的。要么物质是第一性的为唯物哲学,要么意识是第一性的为唯心哲学。《周易》论天道,道阴阳,主要论述人与天的关系;《老子》论地道,道柔刚,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经典论人道,道仁义,论述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中国的所有各家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点,人是从天地万物中独立出来研究,人是万物之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在西方哲学中,人跟某个动物,或跟某个植物一样,并无多大差别。所以在西医里,研究人跟一个畜牲并没多大区别,一样都要解剖身体结构,研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多少,体内血液循环。所以西方的人要么活在以神为中心,当神(或者说上帝)的奴隶,才有一千年黑暗的中世纪,把自已的一切交给上帝;要么活在以科学为中心,当科学的奴隶,什么都要科学,把一切交给科学。搞社会主义,要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经济学要引入科学方法,才有《国富论》;研究历史学,也要讲科学,所谓实证史学;研究管理问题,同样要讲科学,所谓的“泰勒科学管理”。就是从来不知道好好想一想,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西方哲学的一大悲哀。呵呵,看看当今我们中国的社会,什么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什么科教兴国,什么科学发展观,导致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技术门类越来越细,越来越深,人们都迷茫在技术森林里,快成器物技术的奴隶了。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的幸福,中国古代哲学里讲得很清楚。
中国的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在明朝时经西方传教士大量传到西方,对西方的启蒙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西欧启蒙运动时期,有关中国所有的学问主要是以宋学的面目出现的。其中宋朝的理学在西方人看来是纯理性的,无神论的。这帮助他们与教会的神权社会作斗争,并成功让科学战胜了神权,最终让西方摆脱了黑暗的神权统治,才有西方近代的科学大发展。当然宋学也包括宋代的科学技术如机械设计制作技术,天文知识,医学,文学兵法,政治经济学,书画园艺知识,航海投术,社会福利制度等,对西方的工业革命与政治制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的内阁制的前身就是源于我国明朝的内阁制,西方的现代公务员制就是学习我国古代的科举制。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
评论
6 views